开启左侧

宋洁,在河东厚土中探寻关公文化根脉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11-12 1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洁,“60后”,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关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宋洁,在河东厚土中探寻关公文化根脉
大学毕业后,在高专图书馆作编目工作。她内心有一种声音,让她不甘寂寞,想要突破自己

1991年,宋洁从山西大学图书馆系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运城高专图书馆,从事外文书籍编目工作。

安静的图书馆,弥漫在空气中的书香,是宋洁喜欢的。从紧张的考试中逃离出来,做这样一份闲适的工作,宋洁是愉悦的。外文书籍的编目,需要细心和扎实的英语做基础,这对宋洁来说得心应手。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对这份工作驾轻就熟。随着工作的深入,宋洁心中有了一种隐隐的不安:难道就在这样简单的工作中消磨时间吗?

那一刻,喜欢学习进取的那个宋洁似乎被某种力量唤醒了。她决定再深入学习,让自己进一步成长,无论知识还是心灵。

宋洁决定报考硕士研究生。那段时间,因为在图书馆工作的便利,再加上自己的喜好,宋洁阅读了大量的现当代文学,2000年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宋洁选了对鲁迅思想进行研究,当时的导师就提醒她,鲁迅研究者太多,成果也太多,很难有机会创新。

但宋洁骨子里就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她阅读了大量的资料,有关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她几乎烂熟于心。

宋洁想,既然已经读完了硕士,干脆把博士也读了。导师得知她的想法后说,“你的硕士毕业论文还没有写出,就想读博士的事情。你如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硕士论文,我就推荐你去考兰州大学的博士”

这句话的确激励了宋洁。虽然论文的前期准备她自己很有信心,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那天,她边看资料边思考,突然灵感大发,她以《论鲁迅“人学”观念的现代转型》来论述,文思涌动,一口气就把两万字的论文写好了。因为观点新颖、阐述准确,此论文获得了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这给了她极大的鼓励。

硕士顺利毕业,接着她一鼓作气又考上了兰州大学的博士。

宋洁说,那时孩子还小,家里人特别支持她,公婆和爱人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孩子被他们教育得很好,是个有进取心的大男孩,如今在国外留学,是家人的骄傲。

2007年博士毕业后,宋洁回到运城学院中文系做了讲师。然后就是备课、讲课、评职称,等到2013年教授职称评定之后,宋洁的心中又升起了那种空虚感。

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文化的故乡,那就是河东这片厚重的土地

一次参加一个地方的文化活动,宋洁得到了灵感,自己的学术应该为当地文化建设做些事情。于是,爱学习的宋洁开始关注有关关公文化的信息,研究古典文学、熟悉史料的同事提醒她,史书上与关公相关的史料少得可怜,仅仅只有950个字,如何能撑得起有价值的研究?宋洁却认为,她可以从社会学、民俗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关公这一传承至今的文化现象。再说,关公故里的学者都不研究关公,那让谁来研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有多位学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关公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王志远先生在《关公文化学》一书中对“关公文化”的定义:“以历史人物关羽为原型,以忠、义、仁、勇等伦理观念为核心,以民俗、宗教、艺术、制度等形式为表现的传统文化体系,其本质是一种影响深远的英雄主义文化。”

记者问宋教授,那么关公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呢?

“关公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以忠义、仁勇、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品质。”宋洁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宋洁感觉关公现象的观念在她心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定型。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文学化的、令人愉悦兴奋的过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关公现象自然要有新的、与时代相符的内容和形式。对当下关公现象的研究,宋洁也说出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

第一,重践行。在“知行”体系中,当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知”,对研究者个人而言,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合理处。

第二,轻物质。关公现象研究属精神文化建设,应该在精神层面做些功课,让关公故里人更崇尚关公的“忠义仁勇”的精神,心中有所敬畏。

第三,向下沉。从纵向历史考察,由人性关羽到神性关公,再到生成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结构的关公现象,有两种力同时起作用:一为庙堂,即统治阶级;二为民间,即民俗层面。前者弘扬关公的忠义精神,后者偏于义和信。

人无信仰不立。就个体生命而言,人类文明史的本质为自然人向文明人的转化史,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苦难意识的自我修炼过程。

由于个体生命长度有限,这一过程注定不可能由一代人完成,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超越生命自身的特征。同时,它又是超越时间的、空间的。人类文明历经数千年岁月,除旧布新,集腋成裘,渐成汪洋之势,而且,在未来的时间洪流中,它仍然以其超越生命自身性、时间性、空间性,规范个人和社会的存在状态。关公现象,可以说是这一过程的细微支流,也是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步履匆忙的女博士,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站在故乡的风中,她目光里有星星在闪烁

2018年8月25日,民革山西省委会祖统委、运城学院关公文化研讨会在运城学院举行。

宋洁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重点发言。会后,宋洁陪同参会人员赴解州关帝庙、常平家庙调研。

2018年9月22日,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座谈会在运城金鑫大酒店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宋洁负责筹办了此次会议。

为完成这次会议的统筹和相关资料准备工作,自4月中旬动议至9月23日会议结束,宋洁尽心尽力,在诸多同事的协助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邀请专家、印制论文、布置会场、接送参会人员等任务。

会议的圆满成功,让这位女博士有了些烟火气,同事们说她的气质都柔和了许多。

从2018年至今,宋洁每年都在参与筹备关公文化节的研讨会活动。她主要负责邀请专家,收集论文、审阅论文、编印论文集。这一次次忙碌又细致的工作,宋洁每次都像完成论文一样用心对待。

随后的几年,宋洁为了关公文化,脚步匆匆,更加忙碌。2019年2月11日,作为运城市关公文化学会成员的她参与了大型沉浸式情景体验剧《再现关公》剧本的研讨、修改等工作。

2019年3月1日,宋洁应邀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访学,主要考察台湾地区的关公信仰现状。同年3月28日,她访谈台湾大学关公文化研究专家洪淑苓教授;4月8日,参加了由台湾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两岸中国文学研究座谈会”,并与福建师大关公文化研究专家刘海燕教授商议合作事宜;4月12日,访谈台湾真理大学宗教系民间信仰研究专家张家麟教授;5月7日,访谈了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民间信仰研究专家郑志明教授。那次台湾之行,让宋洁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步履匆忙的女博士,有个心愿,就是以运城学院为依托,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关公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将运城学院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关公文化研究重镇。

“关公现象,自生成至今已逾千余年。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无论专著还是论文,皆可用汗牛充栋形容。中国历史上,除儒、道、法诸家,很少有人被如此持续地、高密度地关注,且最终完成由人到神的升华。”宋洁说。

宋洁研究关公现象多年,与之相关的专著、论文,只要有幸见到,她总要认真阅读、深入思考,通过文字间接获取信息。同时,辅以实地考察,如与关公故里长者交流、参加各种活动、了解关公现象与民俗民情的关系等,可视为直接获取信息。另外,关公现象的生成,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剧、词曲等功莫大焉,这当然是宋洁间接获取信息的另一种形式。通过多年努力,宋洁感觉自身获益良多的同时,对关公文化现象的认识亦日渐完善,并出版了《关公形象演变研究》《关公后裔集聚居地关公文化传承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古村为考察中心》等著作以及相关论文。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倾听娴静儒雅的女博士娓娓道来,让记者有种相见恨晚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她的讲述中,记者感叹这位多年来用心研究关公文化的女博士,有着不同一般人的韧性。

“要想研究好关公文化,还需要深入到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寻觅到关公文化的根脉所在”。作为土生土长的河东学人,宋洁表示,愿意成为一座桥梁,承前启后,连接四方。说起这些,女博士宋洁的目光里有星星在闪烁。

孙芸苓/文
82848

相关帖子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