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运城地质构造 ,地层分布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7-19 18: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质

地质构造

涑水盆地属华北陆台山西地台的西南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在山西地区形成了许多平缓、开扩的背斜和向斜。中条山是由前震旦纪、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组成,山北为古老地层,山南为较新地层。

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倾向为东南135 °,倾角10°〜15 °。稷王山也为震旦纪、寒武纪地层组成,而倾向则为南西220 °,二者为一延至几十公里的大背斜,后因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背斜中部因块状断裂而向下陷落形成了今天的涑水河地堑并为第三、四纪的堆积场所

第一阶地地面的起伏和盐池、硝池洼地的形成,据轻工业部所著《盐池附近地质报告 松> 解释为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褶曲和断层。建筑工程部综合勘察院则认为地形的起伏可 能是由于暂时性水流的侵蚀作用而成。盐池、硝池低地可能是局部地壳下降,阶地斜坡的 冲沟、崩塌,是水作用的产物,不能作为断层特征。因为这样的物理地质现象,黄土地区阶地边缘随处司见。

据涑水河河谷的阶地发育情况和盐池凹地的形成,说明是区仍处于活动期,根据科学 院资料,地震裂变为8 °〜9°。

又据卫星照片色调显示,近年来地裂缝在鸣条岗南北两侧出现,推断为隐伏断裂。其 它还有中条山北沿大断裂、峨嵋台南沿断裂、稷王山西侧断裂、湖岸岗地北沿断裂等。稷 王山西侧断裂自万荣皇甫经陶村、安邑向南,穿过盐湖与中条山北侧断裂相交。市内地壳 厚度一般在35公里左右,中条山区最厚45公里,盆地中心最薄32公里。运城盆地地表 与地下深部地壳莫氏面隆起成镜像关系,均表现为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形态。

地层

前震旦纪 中条山系(gosn)

中条山系由各种变质岩组成(片岩、片麻岩、成粒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 英岩、大理岩、混合花岗岩等),其中有火山侵入体,年代和五台山系相当,角闪片麻岩、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均有出露,西姚、常平一带原生金矿多围绕其分布。

震旦纪(sn)

震旦纪分布于解州中条山和三路里、上王稷王山一带。中条山岩性分石英砂岩、薄层石英岩和矽质石灰岩等。倾向东南120°,倾角10°〜15 °。稷王山由紫红色、薄层状的 页岩组成,岩层倾向为南西190°,倾角6°,厚约150m。

寒武纪(cm)

分布地点与震旦纪同^在解州一带中条山cm1、cm2、cm3皆有出露。cm1由紫色、 黄灰色页岩及部分泥质页岩组成,cm2由薄层状灰色鲕状灰岩组成,cm3由石灰岩和页岩呈互层组成,共厚130m,岩层倾向为东南135°,倾角9 °左右。稷王山的三路里、上 王一带寒武纪与震旦纪呈不整合接触,地层由暗红色致密结晶鲕状灰岩组成,中有三叶虫 化石碎片,倾向南西220°,倾角9°左右。

第三纪

分布于安邑一带,地层系浅红色高岭土质砂、砾岩与粘土互层,最大厚度达600m。

第四纪

第四纪分布广泛。以年代划分,自老而幼,依次为:

泥河湾期堆积层(QI):解州、运城均有分布。130〜160m和200〜250m处的两层砾石层为泥河湾期堆积物,砾石层上下为亚粘土和粘土。

周口店红色黄土堆积层(Q2):在峨嵋岭深沟底部,一般为黄土状淡红色、绿色亚粘土,粘土层次清楚,多钙质结构。

马兰期黄土堆积层(Q3):主要为黄土,分布在硝池、盐池以北广大平原。其岩性 为亚粘土、亚砂土,颜色为灰黄、粽黄色,具大孔性,并含细砂透镜体。其中耕土为亚粘 土,厚0.30~0.52m,层底标高350.58~377.18m。黄土质亚砂土厚10〜15m,层底标高350^373m。

全新世堆积层(Q4):中条山北麓的洪积裙堆积物和盐池地区湖相沉积物组成全新 世堆积层。山口堆积物为巨石块、卵石、砂石、砂、亚粘土和粘土。盐池、硝池滩地,由 黄土质亚粘土、硝质粘土、石膏、淤泥质粘土、食盐等碎屑沉积和化学沉积物组成。

7706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