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父亲与英雄姚思良的患难真情——张秋明作品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7-5 11: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家乡位于运城市新绛县翠峰岭北麓。在我们村,张姓属于大姓,姚姓只有一家。据老辈人讲,姚家是从外村迁徙过来的,其祖上十分开明,非常重视教育,有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抗日英雄姚思良就是我们村的光荣和骄傲。我的父亲与姚思良既是同学又是挚友,曾结下一段深厚的情谊。

姚思良生于1920年,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姚思良瞒着父母,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加入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八路军,历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班长、排长、连长等职。

我父亲比姚思良小两岁。他俩是一起长大的玩伴和同学,每天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下河洗澡,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姚思良幼时聪慧,一家人对他寄予厚望。他的父母早早将他送到学堂,读书识字。他学业优秀,成绩名列前茅,但常爱打抱不平,同情弱者,为此,父母把他送到外乡学习,想让他换换环境。也就是在此期间,姚思良接触到进步思想,一步步踏上光明之路。

1940年冬季的一天,在县城泰和兴药铺已当上二掌柜的父亲刚吃过晚饭,忽听伙计来报,说有一位自称老乡的人有事来访,父亲立即把人请进房。在微弱的灯光下,父亲乍看来人,一身老农打扮,粗布衣裤,头扎一条毛巾,似曾相识,但仍不敢相认。最后还是对方叫了父亲的名字,父亲才知道这人正是姚思良。两位好友相拥在一起,互道思念之情。

当时,新绛县城仍在日寇铁蹄之下,考虑到药铺人多嘴杂,让姚思良店内留宿恐有不测,父亲立即安排厨师做饭,并派信赖的伙计带上被褥提前送他到城外一寺庙当中。

姚思良吃罢晚饭后,父亲又让其乔装打扮。两人趁着夜色,走小路、穿窄巷、翻城墙,越过日寇和伪军的层层关卡顺利出城。父亲连夜陪同姚思良徒步回乡探望了父母和妻儿。

返回的路上,姚思良与父亲边走边谈,给父亲讲了许多革命道理,父亲深受启发,于是他俩约定次日一起奔赴抗日根据地,参军杀敌。第二天凌晨,当父亲满怀希望地赶到寺庙准备与姚思良汇合时,寺中却无人。未曾想,这是父亲与姚思良见的最后一面,对此父亲常常懊悔不已。

1943年,姚思良在太行山区辽县(今左权县)洪村战斗中,因敌众我寡,被日军包围。他临危不惧,组织全连战士进行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噩耗传来,父亲十分悲痛,常常掩面而泣,为失去这样一位挚友而难过和不舍。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生活幸福,这些都是姚思良等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生命换来的。正是他们前赴后继、披荆斩棘,才换来了今天的国泰民安、盛世华夏。

英雄殉国,但精神不朽。作为后辈,我们要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砥砺奋进,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张秋明
7612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