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论坛
资讯
图库
动态
圈子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民生
互助运城
说点看法
社区板报
运城时讯
开心聊吧
运城头条
文化
运城风俗
运城书画
运城文学
说说运城
生活
餐饮美食
休闲娱乐
品牌点评
家政中心
家装课堂
便民广告
商务
物业交费
果品论坛
社区医院
旅游社区
情感婚恋
业主论坛
用户名:
忘记密码?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QQ帐号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运城论坛
›
运城文史
›
说说运城
›
运城文庙为元代所建
刚刚去过
[古今运城]
运城文庙为元代所建
[复制链接]
河东之源
河东之源
+ 关注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积分
96
窥视卡
雷达卡
发表于
2021-3-30 15: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注册本站,进入圈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运城文庙为元代所建
元代的河东盐务管理机构,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名为陕西都转运司,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更名为河东陕西等处都转运盐使司。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由盐运使刘绍庆发起,当地乡士民协力,盐运使奥屯茂接续,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在今天的力行中学北边、鼓楼附近建成一文庙——孔子庙,历时6年之久。
文庙建成的第二年即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立碑为证,石碑名为《陕西等处都转运盐使司新作孔子庙记》。该碑现存于力行中学。碑文曰:“路村者,以鹾利自出,从陕西都转运治。乡士民协力,漕臣愿庙先圣其地。至元壬辰刘公绍庆实总漕事,实始图作是庙。未蒇事,以受代去。今使奥屯公茂随之……大德戊戌之冬,落成厥功。”
碑文明确记载运城文庙的建设者是刘绍庆、奥屯茂等人。运城是我国古代唯一的盐务专城,商贾云集,盐使司官吏及其子弟众多。文庙的建立,满足了盐商、官吏及周边民众祭祀孔子以及他们的入学需求。
运城文庙的规模及建庙背景
由盐使司建立的运城文庙,设施完备,规模可观。碑阴文记载“东至公田,西至本庙出道,北至街,南至道。南北长一百八十九步,东西阔五十步,计地三十九亩三分七厘”,面积约合22000多平方米。碑文称,文庙基本设施有:礼殿——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讲堂——是师生修习课业之所;馆舍——是师生休息之所;庖癝——为师生就餐之处。此外,还有垣墉(围墙),棂星门(文庙正门)。
到了明朝,据《明史》记载,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颁御制《敬一箴》于学宫”。《敬一箴》是嘉靖帝撰写的一篇箴言,要求天下恪守儒家之道。各地学宫纷纷将这篇箴言刻成石碑,建亭供奉,所建之亭遂称“敬一亭”,成为文庙标志性建筑。运城文庙也不例外,便建了一座“敬一亭”。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晚期,家住运城的名宦曹于汴,不仅有功于朝,还是当时著名的廉能之吏。他告老还乡后,在运城文庙隔壁——他家祠堂里(现力行中学所在地)创办了一所“宏运书院”。他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赢得了乡里的敬仰,世人给他家大门上挂了一块匾,上书“大德望曹”。而这座宏运书院与运城文庙一起,为运城培养了不少莘莘学子。
元朝的盐使司在各地建立孔子庙基于两个背景。第一,国家所利用的资源中,获利最多的就是食盐。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据《元史·食货二》记载“国家财赋,盐利为盛”“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可见,丰厚的盐利为盐司修建孔子庙提供了资金支持。第二,元朝本是蒙古族的天下,起初,上层统治阶级不是特别重视儒学和科举制度。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后,他逐渐意识到儒家学说对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才开始有意识地在各地建立孔子庙。到了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就更加尊孔崇儒,各地的孔子庙及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运城文庙的功能及成就
首先,尊孔崇儒。运城文庙的礼殿,就是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通过祭祀,“尊崇圣人而阐明其道,使君子小人有所瞻仰感化”。也就是使官吏、盐商、盐民及周边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进而移风易俗,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地位的目的。
其次,教育功能。运城文庙和各地孔子庙一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仅是传授盐业知识,培养盐务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用明伦善俗之教、大中至正之学、忠信仁义之理等儒家思想教育官吏、盐商及周边民众、子弟,培养优秀人才。
运城文庙,创建于元代,明代初停办了六七十年,后重新启用。清代继续使用,直到民国时期。在数百年中,文庙为盐运司官吏、盐商、盐民及周边居民子弟入学和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学者不完全统计,明代培养进士24名,清代培养进士33名。正如《河东盐法备览》所称,“运学之设,师道立而教化行,理义明而风俗美,科第蝉联,人物彪炳”。
运城文庙先后被运城师范和运城中学择为校址。这两所学校,沐浴在文庙及“宏运书院”深厚的文脉之中,为政界、军界、艺术界、经济界等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例如,外交家、首任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国务院原副秘书长郑思远;原成都军区政委、上将张志坚;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崔光祖;全国著名画家邵仲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总部某部原副部长戴清民少将,都是运城师范或运城中学的毕业生。运城师范还为中小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而运城中学也为清华、北大等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批学生。
运城文庙的变迁
运城文庙穿越历史风云几百年,是运城文脉所在。遗憾的是到了民国时期逐渐衰落。1905年,运城师范学校成立,直到1969年校址都在文庙。1969年后,运城师范学校搬至永济虞乡,运城中学搬到该校址。1970年前后,运城市文工团一度在文庙办公。
随着时间推移,运城文庙的建筑所剩无几,只留下几栋老房和散落在校园的石碑底座、碑额。
1978年,适逢运城地区博物馆在市区红旗东街318号成立。时任馆长的吴钧提议,将运城文庙的“敬一亭”在博物馆的大门上进行恢复。这样既可保留“敬一亭”,又可节约建设博物馆的费用。正是由于吴馆长当年的远见卓识,“敬一亭”方得以保护,并成为不断延续运城文脉的实物力证。
1986年10月1日,运城地区博物馆(后更名为河东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敬一亭”为新馆增色不少。不过,作为博物馆门楼,“敬一亭”一度并不为众人熟知。时至2016年7月,河东博物馆迁至东部新区魏风街后,更名为运城博物馆,原运城文庙的“敬一亭”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如今,人们路过红旗街318号时,会看到一栋面宽三间,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不凡的门厅,大门上方一块蓝底的牌匾,写着“敬一亭”三个金黄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敬一亭”默默延续着河东的深厚文脉。
元代
,
文庙
post_newreply
相关帖子
闻喜文庙(图文)
绛县文庙景区
运城人文承传之物文庙敬一亭
元代已有冰淇淋的雏形
池神庙的两通元代名碑
一头宋代的牛从元代跑到了意大利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运城社区
运城云生活提供
论坛、圈子、空间、物业交费、行业资讯、生活购物、兴趣沙龙、商务自媒
Copyright © 2008-2020
运城社区
(https://www.thch81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运城社区
晋ICP备16004466号-2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