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临猗双塔何所有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1-2-5 12: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猗双塔何所有
临猗双塔,自隋唐创建一千多年来,历来是临猗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是观光者的必游之地。
临猗双塔何所有
2020年10月1日,临猗县委、县政府以双塔为主体打造的集休闲、健身、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心公园全新落成。

临猗双塔何所有,星期天我怀着欣赏古建和园林美景的心情,来到临猗县双塔公园,在行、望、听的徜徉中,犹如观赏一幅幅淡雅清新而又情境交融的风景画。公园整体建设集仿唐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以览塔堂、双塔湖、双塔晨钟、观荷亭、文化长廊等景观构成不同空间的建筑形象,林林总总,各尽其美。

双塔奇观展魅力

双塔公园以千年双塔为名,不论是在公园外极目远望,还是入公园近视,两塔东西对峙,如一对孪生兄弟,面、线、体及其相互组合构成造型结构。观之,东塔高为七层,西塔高为六层,两塔相距80米,空灵相望,给人以高大、浑厚、舒展的印象。双塔均为方形楼阁式砖塔,层层向上逐渐缩窄,砖碉斗拱,挑角飞檐,结构精巧,外形美观。每层檐角都挂有风铃,微风吹过,风铃随风微微晃动的节奏弄出悦耳的声响,给凝固的建筑增加了动态之美。

游双塔公园,不仅是享受,而且也是求知,在行的过程中,随着观望角度的改变,双塔建筑艺术引起的感受和直觉,推动着我情感思绪的自然展开,围绕双塔建设所形成的仿唐格局,将壮观的双塔和别致的园林景观融在一起,形成了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宏大而又精致,庄重而又抒情、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建筑艺术审美理念。塔和景的空间布局之巧,使整个建筑群把双塔点缀得极为庄严,雄伟,给人以愉悦的审美感受。

在行的过程中,通过和双塔国宝守护人张晓静交谈,得知妙道寺早在隋唐创建,规模宏大,香火鼎盛,僧侣过千,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名刹。历经沧桑,宋代重修,妙道寺又先后易名为永福院、雁塔寺、双塔寺。随着朝代的更迭,妙道寺和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惟有千年双塔,虽然饱经风霜,依然峥嵘挺拔,凤姿不减。2006年5月,妙道寺双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边走边聊,张晓静给我介绍了双塔交影和有关白蛇、许仙的民间传说故事。传说东塔是许仙塔,西塔是白蛇塔,每年到七夕夜深人静两个塔交影时,白蛇和许仙便在西塔中会面,塔下的人可以听到窃窃私语的声音。其实,双塔的交影已有地理学者考证,国宝守护人乔正安在多年的考察中,曾碰到过一次双塔交影。1999年7月15日早上七时,太阳从东边升起,刚上地平线的时候,把东塔的倒影拉长了100多米,此时月亮正好照在西塔,把倒影折了下来。此时东塔的倒影慢慢地往西边移动,两个塔的影子交汇到一起。

双塔交影的奇观闻名遐迩,是我国科技史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因为普通民众对奇异双塔交影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只好借助白蛇和许仙的爱情传说故事,来解释双塔交影的心灵寄托和对美好爱情的祈愿。正因为有了美好的传说,才使双塔交影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令人神思遐想。

当年兴盛至极的妙道寺,在经历岁月沧桑巨变中被毁。为了千年双塔的保护,临猗县委、县政府以双塔文化为主题,把双塔公园建设作为服务市民的一项重点工程,在组织设计、建造中,不仅考虑到双塔与城市的联系,还增配了服务设施,围绕双塔重建的妙道寺和园林景观,平衡了与周边面貌的空间布局,起到了衬托双塔的宏伟效果,在功能上不仅可以观光,而且与城市相互照应,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临猗双塔何所有

仿唐园林怡心神

双塔公园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道寺双塔而建,它是一座构筑精致的仿唐园林,景中有景,妙趣天成。

游双塔公园,文人骚客对园内景观多有撰联吟咏,大门上“双塔公园”四个大字,笔力遒劲,舒适醒目。门两旁红柱上由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赵望书写的“双塔耸云端风骨千秋晨辉交影传佳话,孤亭依水角回廊九转苍木生香悦吉人”楹联,使公园更加增添了文化之韵和神奇的色彩。

一进公园,我见到了双塔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姚晓明,他介绍说,双塔公园整体布局为仿唐园林风格,园内以形象区、文化展示区、双塔遗迹区四个功能分区,建设有览塔堂、双塔湖、双塔晨钟、文化长廊、观荷亭、集散广场等20多处景观。行观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集散广场旁的双塔湖和假山叠水。以湖石叠成的山势,清澈如镜的水态,时而喷薄的水雾,大有令人顿生眼底清流环绕,咫尺山峰临水之感。微风习习,湖面微波轻轻推动着叠石倒影,伫立湖边,使人心情恬静,身体放松。入园见山见水,山与水是风景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山,赋予园林风景以状,以空间;水,则赋予园林风景以动,以声响。观赏中,山水一刚一柔,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的形态,使我从中感受到了人与山水之间的感应关系。

游园犹如品味,边走边细细观察,慢慢品味。览塔堂是园内新建的仿唐建筑,在假山叠水衬托下显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概,堂外建筑左右两柱上写有楹联一副,“源於佛融入道哲思合流巍峨遍四海,始自汉兴在唐官民同力竦峙越千年”,道出了文人墨客思古之幽情。进入大堂,高大宏敞的建筑内装修一新,墙上布置着反映双塔历史的展览,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精美的文字,向游人介绍了妙道寺屡易寺名,历经沧桑,以及双塔得以保存下来的匠心和智慧。

身临其中,可游览赏玩,还能小憩,这是园内文化长廊的一大特色。人们在廊内不但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四方景观,还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会友聊天、弹奏乐器、挥毫泼墨,品茶赏联。长廊西侧廊柱上的“回廊骋目半圆山色半圆水,曲径澄怀满地风光满地诗”,含蓄地把楹联艺术同园林艺术的意境勾画了出来。求意境,讲韵味,这幅楹联赋予了文化长廊以诗情画意的品性。文化长廊东侧廊柱上的“长廊衔碧草邀来骚客,弦月擁黄花醉了何人”楹联,将流连于林木环绕着的文化长廊中的文人墨客,面对情景交融的清幽佳景激起的遐想,揉进了诗意的楹联里。文化长廊的两副楹联,以诗物化,以景入诗,以景寓情,艺术的抒发了文人骚客通过生花妙笔描绘出的身临其境之感受。

我一边游览,一边欣赏,他们笔端所道出的所见山水月色与碧草黄花的唯美景观,愈发牵人情怀。文以长廊生辉,长廊以文益秀,文化长廊与楹联佳句相配的精妙之美,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园林风景有水有亭,才清新致爽,观荷亭也是构成这座园林艺术的元素之一。坐亭静观,水容亭态,相互之间造就的“月韵荷塘一片蛙声醉我,风迷柳岸滿天花絮邀君”的意趣,反映了楹联作者慕名而来,在欣赏游览中把有水可观,有色可赏,有音可听的诗情画意描写了出来。

美的环境,美的建筑,美的雕塑,彼此依托,构成佳景。安放在东塔西侧的唐朝诗人、画家王维雕塑,极大地丰富了园内的内容和性质。虽然雕塑是用铜制作的,但他富有表现力的手握毛笔的全身立体姿态、动作、手势,给人以温和的感觉,好像有体温的人那样使人感到亲切。还有雕塑文字介绍上写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一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千年传诵的奇诗意蕴,使我从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中,体悟到了朋友之间心照情交的深挚友谊。这尊雕塑,不但装饰了公园容貌,更重要的是让游人瞻仰,起到了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心灵的作用。

雕塑是借人体的形象、姿态反映生活,传达情感的。安放于西塔东侧的唐代诗人王缙雕塑,通过人物手势姿态和形体表现,使坚硬的实体形象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说明牌上介绍王缙所撰唐赠兵部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青雀歌》,“林间青雀儿,来往翩翩绕一支,莫言不减衔怀抱,但为君恩今若为。”这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景描写,使我跟随诗人超越时空,走进了一个静中有动,淡雅清朗的美好遐想画面之中。雕塑、诗词的融合展示,不但表现了古人的思想感情、趣味、追求、希望、审美理想,直到数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在陶冶着人们的心灵。

观双塔,游长廊,赏雕塑,品叠石水景,听悦耳鸟鸣……步移景换,情随景迁,园内围绕双塔而划分的不同景致,精彩煥目,古塔亭台,栈道曲径,林木花池,唯美雕塑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层次多变空间,既吸收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聚了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精华。这种融合我国传统的叠山理水、建筑艺术、花树栽培,以及文学艺术与一炉的大美景观,会使人们在游园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休息,情绪获得调解,精神与情操得到陶冶。

雕塑夺目显神韵

我是第一次走进双塔公园,整个过程美不胜收。看过仿唐园林后,在双塔国宝守护人张晓静的介绍中,我先后仰视了东塔上面的佛像,近距离观看了西塔门楣和门两边石柱上雕刻的宗教人物形像。

站在东塔下仰视,一尊安置在三层佛的头像映入眼帘。我很喜欢这些雄伟建筑上的艺术造像,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文物,引领我们接触到千年以前的佛教文化。我用镜头拉近距离细观,佛像修长的眉目所表现出的明澈和智慧,面部特征表现出的慈爱姿态,好像在倾听着人们的诉求。佛教造像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主流,各地寺院中各类不同的造像超过历史记录,艺术水平也达到空前的高度,这尊佛像就是那个时期的杰作,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文化艺术品所具备的外观品质,与我看到过的很多唐代佛形像不谋而合,具有庄严、仁慈、传神的表现力。

为何这尊佛的头像安放在墙体中,引发无尽的遐想。一个游人在观看时也提出了疑问。国宝守护人乔正安介绍,据考证这尊佛的头像明代安放于此。无容置疑,时代在变,留存的历史遗存在保护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改变,这尊佛像不管它在沧桑巨变中几易安放位置,仍无视时光飞逝,以历史和艺术的宗教雕塑文化延续至今,留存于世,供世人瞻仰。倏惚间我仿佛登上了时光神器,穿越时空回到了一千多年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那个年代,在现场观看当年匠师创作佛像时的情景。情感、情思完全融入了佛系世界。我怀着宗教般的虔诚仰慕,内心的肃穆之情更加强烈起来。我之所以被这尊佛像吸引,是因为它的宗教目的和艺术特质水溶交融,被匠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深信不论是虔诚的信徒还是游人,看到它不但会气定神闲,心无旁骛,还会喚起人们对它的敬畏之心。

以宗教为主题创作的佛教雕塑,用于献纳祈愿,除了精神寄托之外,绵延数千年来,供人们膜拜,赋予人们灵感。在国宝守护人张晓静导引下,我来到了西塔前,她介绍了西塔门楣和左右石柱上雕刻的宗教人物图案。虽然图案上没有只言片语的文字介绍,单从雕刻形象的整体性和形体轮廓线条流动的表现上,令人产生一种非比寻常的肃穆之情。

时间对于真正的美,真正的艺术是无能为力的,西塔半圆形门楣上的雕刻正是这样的艺术。虽然石刻被时间雕蚀的有些地方损毀看不清楚,但通过手机变焦拉近观看细部,一部分一部分地观赏,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放大,神圣中透出的宁静和庄严,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心灵的国度。半园形门楣中,阴刻组成的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布局很有特色。几个不同的雕刻宗教人物在情节、形象、表情和艺术风格上相互联系、呼应,成为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画面中,释迦摩尼像的高度接近楣顶,结跏跌坐莲坐上,双手举胸前,头顶显灵光,睁目凝视,形象厚重而温和,给人一种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宗教偶像形象。两侧的菩萨并排于佛祖的两旁,结跏跌坐在莲台上,神态生动,形象亲切。二弟子站于佛祖两旁下侧,一人手捧经卷,一人双手合十,显得虔诚持重。一朵朵祥云环绕于佛祖与菩萨身旁,层层叠叠,犹如在微风中飘动。整体空间布局与各部分之间的情节关系,各自位置的处理恰到好处,为石刻作品赋予了丰富而神圣的宗教文化内涵。

欣赏雕刻中,贯穿其中的是我与古人之间的感应,如何欣赏雕刻艺术,如何思考雕刻艺术,带着学习和虔诚的心情,我将目光移到西塔门两旁的石柱上,左右各刻有一站立的供养菩萨像,据地宫石碑记载属于宋代。两个供养菩萨像五官体积厚重,双方对视,曲眉丰颊的面部特征与雍容丰腴的体态,继承和体现了唐代佛像造型的审美艺术风格。欣赏艺术只有专注投入,才能领悟蕴藏其中的奥妙和美学内涵,仔细观看,每尊供养菩萨身着天衣,腰系结带,头戴花冠,颈佩璎珞,双手执一长茎莲花,茎上饰含苞待放的莲蕾,竟相盛开的莲花,蒂结的莲籽和舒展翻卷的莲叶,每一处刻意而独到的线条变化,都是那样微妙动人,尤其是向下垂落的衣褶线条显得十分流畅,产生出一种韵律感。

观看中,一位美术家带着画板来临摹石刻佛像,他认为把宗教作品置于门楣上方和门两侧,初衷并非是让人们去欣赏,或者说让人们欣赏并不是创作宗教作品的唯一目的,这些佛像雕刻作品应该是承担了非正统化的宗教教化作用。当人们站在它面前时,能诱发瞻仰者崇敬的心情。对一个美术家来说,不但是从古人创作的雕塑作品中学习借鉴,练习素描,培养审美观念,我相信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作品展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列,这也是艺术生命力延续的一种方式。

临猗双塔揽胜,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但这里承载着的古老传承和文化,这里的人文底蕴,这里光阴更迭中的变迁,这里的古朴典雅、肃穆庄重的风韵,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依依不舍中,回望双塔,我还会来的!

临猗双塔揽胜,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但这里承载着的古老传承和文化,这里的人文底蕴,这里光阴更迭中的变迁,这里的古朴典雅、肃穆庄重的风韵,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依依不舍中,回望双塔,我还会来的!(杜姿泫)


7055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