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万荣北牛池村有什么说道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10-27 1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放)
北牛池村,居运城市万荣县解店镇政府东南10公里处。东接集义村,西连七庄,南邻南牛池,北至西村乡刘和村,总面积5.489平方千米。全村630户、3087口人,耕种着7207亩土地,以农业为主。

该村村名来历有三,一说:该村东南有一洪沟,曰牛池沟。每当暴雨过后,稷王山的洪水就滚滚而来,直流到南北牛池两村之间一低洼地带,日久形成一天然池泊。相传,某年一位皇帝到各省巡视,途经此处,其御牛曾在此池饮水,被人们传为佳话。后来村民就根据这个传说,加之村落方位,把村名叫成北牛池。二说:该村第一、第二居民组住地西门外,原来有座观音庙,庙宇只一间,坐东向西。庙左右两侧,各自有一株二人合抱不住的千年古柏,枝繁叶茂,遮天盖地,村人戏称“二百(柏)零(灵)一间”。其庙后约100米处,亦有一古柏。村民说,这三株古柏犹如牛的两角和牛尾,这是村名来源另一说。另外,又说该村地型像卧牛得名。

作为一个庙宇如林、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村庄,其历史渊源必定久远,可惜却无文字记载。村民说,不是没有文字记载,村中那么多古庙古碑,能不涉及村中历史?可惜都在1959年修水库时作了无私奉献。现在唯一的古堡,位于村东南1000米处,其纵轴南北向,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在尚有三面围墙、大门、房舍等残迹。据该村在万荣中学从教多年的退休教师解龙水先生考证,该堡应建于北魏时期,这也说明建村时间比建堡时间还要早。后随人口不断增长,村庄整体由东向西纵横交错扩展。村中心也随之向西移动。清代中期,该村巷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泊池两面,升水井9口。村中关门、巷道门十多座,寺庙、祠堂数十座。村中的八景和兴善寺、大庙、娘娘庙、关公庙和解氏宗祠相映生辉,显示村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和富裕兴盛。

兴善寺,南北两殿对峙,高大宏丽,雕梁画栋。正殿塑有三尊高大金身佛像,殿之东西两侧耳房,一为土地庙,一为龙王庙。据说,昔日曾有僧人主持佛事,整日香烟缭绕,参拜人员众多。后兴善寺为学校占用,磬声变成儿童朗朗书声。

娘娘庙占地面积较大,北殿塑有三尊娘娘像,身态雍容,慈目善眉,两侧各塑有一侍女站立。走廊东有一座古钟楼,上悬大钟一口,声响洪亮,闻声十里。走廊南端有广场,广场南端是戏台,戏台坐南朝北,常有戏剧助兴。每年一进入正月,到庙里敬神拔花之人络绎不绝。正月十八是“上庙”之日,届时,各社花鼓、锣鼓、高跷、狮子、龙灯云集庙中广场,轮流表演,各显身手。全村男女老少,还有邻村看热闹群众,前呼后拥,络绎不绝。

关公庙,村内竟有多处,最大一座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一座。庙内正殿三间,内塑关羽坐像,赤面绿袍,神采丰满,大义凛然,俨然天神一般。其义子关平和侍从周仓,分立左右,威武庄重。庙东还有一排窑洞,内塑孔子、关公、娘娘和三官等神像。庙前有一木牌坊,上书“协天大帝”四字。牌坊前有一对铁旗杆,上面分别铸有对联,上联为“志在春秋心在汉”,下联为“心同日月义同天”。

此外,村中还有7座戏台,一座解氏家庙,建于民国十三年,大门前有翰林院解荣辂书写的“解氏家庙”牌匾。根据解氏家谱记载和村内出土的解姓墓志铭显示,元末明初,战乱频仍。明洪武年间,北宋名将解元后裔解德逃至万泉县,落户北牛池村,后与刘氏之女结婚,成为解氏始祖。明永乐初,解德在运城至吕梁道路要冲,即今解店镇,开设车马大店,供应盐煤北运和南下的车马行人住宿就餐。由于解德精明干练,又善经营,不仅本行业生意兴隆,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熟食业、服务业和京广杂货,形成解店集镇。此后,解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据《万泉县志》和《北牛池解氏家谱》记载,北牛池村解氏家族,于清代共出进士2人、举人2人、贡生12人、监生12人、生员(秀才)55人,是当时名震全县的名门望族。

67119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