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古人、甘蔗汁与蔗糖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10-21 11: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蔗糖在中国的起源时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学者杨孚在他写的中国第一部地区性物产专著《异物志》中的一段描述:“(甘蔗)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唐代之前的糖,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呈黏稠状的液体糖甘蔗饧,属难得的奢侈品。

唐太宗李世民也喜欢吃糖。本来他舒舒服服地吃着甘蔗饧,感受着大唐之美。谁知印度使者又为他献上以甘蔗汁加牛乳、米粉等制成的乳糖石蜜。李世民第一次吃到这样的糖,忍不住两眼放光,表情甜如蜜,真是太好吃了。李世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制作方法学回来,满足我“大糖”需求。他派人到印度学习先进的熬糖法,之后传令扬州地区如法炮制,结果所产的糖,味道胜过了印度糖。《新唐书》说:“(摩揭陀)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书扬州上诸蔗,拃瀋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爱吃会吃的宋人当然也不会放过糖。宋人王灼撰写的《糖霜谱》,把制糖的甘蔗也说得明白:“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绿嫩薄皮,味极醇厚,专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浅;曰艻蔗,亦名蜡蔗,即荻蔗也,亦可作砂糖;曰红蔗,亦名紫蔗,即昆仑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

王灼是遂宁府小溪县(今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人,出身贫寒,虽学识渊博却考场失意,终未入仕。一生流落江湖,寄人幕下。晚年潜心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中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被后人称为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他写的《糖霜谱》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地介绍糖霜生产和制造工艺的科技专著,共分为七篇,他在第三篇中写道:“伞山在小溪县,涪江东二十里,孤秀可喜。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可见当时在王灼的家乡小溪县伞山一带,种甘蔗、制蔗糖是相当普遍的。

取甘蔗汁液可以加工成蔗糖、砂糖、石蜜、冰糖等不同形式。吴瑞说:“稀者为蔗糖,干者为沙糖,球者为球糖,饼者为糖饼。沙糖中凝结如石,破之如沙,透明白者,为糖霜。”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石蜜,即白沙糖也。凝结成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

王灼活了80岁,在宋代算是绝对的高龄,也许正是得益于他家乡产甘蔗和糖的缘故吧。甘蔗和糖,带给王灼的,是蜜甜的慰藉。

只是,时至今日,糖再也不是人们求之若渴的奢侈品,反倒成了营养过剩的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食物。或许,这也是一种进步。

6693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