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万荣县漫峪口村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9-29 1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峪口村属运城市万荣县皇甫乡管辖,距乡政府7.4千米。东临高家庄,西毗临猗县王薛村,南接埝底村,北至马家庄。居民521户,耕地面积8050亩,以农业为主,苹果与桃占地3000亩。与之相连有5条乡道,交通十分便利。

漫峪口村,地处孤峰山南麓,峨嵋台地之上,东面和北面坡沟纵横,南面和西面地势平坦,总面积5.836平方千米。一般人提起它的名字,很容易联想到沟壑纵横、沙石遍地、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几个词组。其实,这是对它缺乏全面了解和认知。
村北部有南北走向的5条深沟,东部有东西走向的4条沟,每逢大雨,这9条沟的洪水携泥带沙,汇集村口,当地称之为“九龙口”,漫峪口因此得名。有人把洪水比作双刃剑,既可能泛滥成灾,又能利用洪水漫地使农田增产增收。所以,漫峪口这个名字叫得贴切、形象,又有文化内涵。

漫峪口除主村外,还有堡子、前东关、后东关、后沟、夻店等5个附属自然村。现在随着人口增长,建筑屋舍毗连,主村面积扩大,和其附属村融为一体,只剩下一个夻店村。

漫峪口原来的主村为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巷,长约200米,像一个卧倒横排的“非”字,北边自东向西排列着马家巷、小巷、张家巷、三王庙巷;南边有南池岸、董家巷、聂家巷、南巷和油坊巷。被称为堡子的南北巷,长约150米,它和东西巷住着全村90%以上居民。这些大巷和小巷的衔接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巷和小巷都是“丁”字形,没有“口对口”现象。这种建筑布局从风水学上说,一是可以“藏风纳气,聚财敛福”;二是丁属火,表示着光明,代表人丁兴旺,寓意后代能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这中间包含着漫峪口先民的智慧,也体现着先民对未来的期望。

这里还得说一下“夻店”村。它虽然早已无人居住,但在地名志中仍保留着,因为它的名字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夻店”村,原名“铧咀沟”,根据文史资料记载,夻店村在距主村0.5千米处。居民依崖凿窑,由东北向西南逐户相居,共七八家人。居民为安全起见,在住户门前与官道处筑了一道围墙,并无村门,其形状像农民耕地的犁铧,故名铧咀沟。



《万荣地名志》记载:此沟形状似犁铧,故称“犁铧村”。1891年,这里迁来一户张姓人家,开了个骡马大店,后来又把它叫“犁铧沟”。又演变成“夻店”。

堡子是漫峪口一个附村,和主村只有一墙之隔。民国三十二年,因建娘娘庙朝向问题引起争执,两村为遏制事态发展,报县政府批准,将村一分为二,曰东漫峪口和西漫峪口。1947年后,矛盾渐渐淡化,两村又合二为一。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在水深土厚的万荣,水尤其珍贵。万荣一般农村人工凿的水井,不光数量少,且井深五六十米。而漫峪口这个800多口人的村子,竟有8眼泉水井,深度只有30多米,比其他村深度少了一半还多,且水质甘甜。此外,还有30多眼“窖水井”,当地群众称为“浅井”,3个池泊。在“硬叫客人吃个馍,不让客人喝口水”的万荣,老天爷对漫峪口可谓独特的眷顾了!

据村里人说,村里的古碑、家谱等文史资料几乎损失殆尽,他们根据各宗族所居巷道名称分析、推测、印证,张姓是该村最早的住户,是秦汉还是隋唐时期,没人说得清,马姓是宋元时期迁入的。张马两姓居民和衷共济,凿井建宅,形成村子雏形。



明永乐年间荣河县上王信村聂姓家族、汉薛西景村王氏家族、邵村的胡氏家族先后迁来。明末清初,西杨里董氏家族、安邑四垛村的李氏家族、山东淄博的韩氏家族相继迁来。


其后,梁、董、王、任、杨、屈、黄、赵、朱、蒋、阎等姓氏先后光顾。从此,全村村民不分姓氏、不分宗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携手建设美好家园。


66647
avatar 发表于 2020-10-10 21: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漫峪口村,当地叫“九龙口”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