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今运城市河津)。
汉代孔安国的《尚书传》载:“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
龙门,在河津县龙门山下的禹门口,即夏禹凿山治水的地方。
《尚书·禹贡》云:“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山在河津县,龙门就在河津县境内。
现在的河津县,在汉代是河东郡皮氏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改皮氏县为龙门县。
宋改称河津县。从公元446年改皮氏县为龙门县,到公元1120年改龙门县为河津县,河津称龙门县的时间有674年。
在这674年中,河津还曾成为龙门郡郡治49年(当时的龙门郡辖今稷山县、河津市和新绛县的一部分)。
津者,渡口也,也就是龙门、禹门口这个地方。
有识之士,总是把河津、龙门、禹门口看成一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