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康熙皇帝巡河东(二)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9-27 18: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检阅禁旅

西巡途中,康熙帝不断与随行皇子及八旗兵将进行骑射训练与打猎。在太原府,率诸皇子及善射侍卫等射,命总兵以下、千把总以上及太原驻防官兵射。善射者记其名,以备将来简拔。至黄河岸,率诸皇子射,继令山西官员及扈从诸臣射。在西安的数日,康熙帝亦天天演练骑射。

同时,直接考察驻军,检阅官兵骑射,善者赐金,劣者革退遣还京师。

(四)祭祀神只

纪念性的祭奠活动贯彻于康熙帝西巡始终。西巡的次日,康熙帝传谕大学士马齐:“朕所经之地,若有应祭岳渎、历代帝王陵寝,皆预奏闻。”把祭奠岳渎和帝王陵寝作为重要事宜布置。如在山西洪洞县,遣官致祭女娲陵。在终点站西安,祭奠的皇陵就太多了,这里不作详述。就说说在蒲州的事。

一是虞舜庙。

史料记载虞帝庙在蒲州城东门外明教厢路。

二是河渎神庙和西海神庙,在蒲州城南门外。

《晋政辑要》卷六记载:“蒲州城南门外,旧有河渎神祠,建自唐开元十五年(727年)。祠右又有西海神祠,建自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国朝以来,历次遣官致祭。康熙四十二年奉御书‘砥柱河津’,榜悬于河渎庙殿;又奉御书‘源远流长’榜悬于海神庙殿。后俱勒石建立碑亭……”历年加封号、修葺情况详见《晋政辑要》卷六、《永济县志》卷十二。

《永济县志》卷十二“河渎神庙”条记载:“在城南门外,开元十五年始自朝邑徙祀于河中……国朝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书‘砥柱河津’榜悬庙殿,守臣勒宸翰于石焉。御碑亭贮殿前,雍正初庙貌复新。”“西海神庙”条记载:“在城南门外,元至元十二年敕建。国朝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书‘源远流长’榜悬庙殿。守臣勒石构亭以贮,如河渎庙,雍正初与河祠并新。”康熙不仅前去祭祀,还为神庙题写了匾额。御书碑石“砥柱河津”现存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山西通志》卷七十二“秩祀略”载:“康熙四十二年,敬书‘砥柱河津’,诏令‘河渎’为‘西渎’,润毓大河之神,并遣官司祭告。”

自古迄今,国家之崇拜者,惟“五岳”“四渎”而已。《礼记·王制》中亦将“四渎”与“五岳”并列齐名。五岳就不说了,这里只说四渎。《史记·封禅书》云:“四渎者,江河淮济也。”是指南渎长江,亦称大江;西渎黄河,亦称大河;东渎淮河,亦称大淮;北渎济水,亦称大济;是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历代王朝皇室为了表示对“五岳”“四渎”的崇敬,不仅热衷于修祠、建庙、祭祀,还不时地封号加爵于敬仰之神。

三是汤陵。

“汤”是指商朝的开国之君成汤。汤陵在今万荣县百祥村,距蒲州不到二百里,但康熙没有亲自祭拜,可能嫌有点远。那个年代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一天肯定回不来,怕圣上太过劳累,那就像往常一样“遣官致祭”吧。

《荣河县志》卷十三载:“国朝康熙四十二年,仁皇帝大驾西巡,过蒲州,告祭汤陵。”据记载,康熙朝(在位61年)遣官致祭汤陵6次,而整个清朝(268年)遣官致祭汤陵31次,重修1次。而且每次都有圣谕祭文,这些《荣河县志》中均有详细记载。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历代王朝通过祭祀圣君先祖,祭拜名山大川,表达他们的追念和敬意。学者说祭祀礼仪在清朝的康、雍、干三朝达到了一个巅峰,并因此而影响到民间。建立宗祠、家庙之风由此而盛。

(五)游历胜迹

康熙皇帝的西巡队伍一路马不停蹄的往前赶。入山西境后,在省城太原府逗留了三天。十一月初八到运城,初九在虞乡,初十住蒲州,在蒲州境内也就两天多的时间,史料和县志上的文字记载都很有限,但毕竟还是让笔者查到了,县志上记载还游览了伍姓湖。

当年伍姓湖的景色如何,且看《永济县志》的记载:“伍姓湖,在县东三十五里,临晋县西南四十里,虞乡县西北二十五里,三县界会处也。”明时旧志云:“湖旁昔多楼台,居人环绕,每夏荷花尽发,灿若霞锦,杂以绿萍红蓼,渔人罟师,水凫沙鹭,欸乃间作,飞浴相翔,至为胜观。其后景物尽变,唯湖光一片。数十年来,水益就涸。干隆癸酉岁,秋雨既盛,复见涟澜弥潴云。湖中有大堤,南北相属,堤上有桥,若行画中。湖滨旧有明襄垣王子所营别墅,独擅幽奇。沧桑以后,沦灭无迹矣。”

《临晋县志》卷六记载:明襄垣王逊燂,天顺五年自代徙封于蒲坂后,襄垣宗人聪瀺、聪泈、俊槯、俊杓、俊襟、充焞等皆娴文章。俊襟字若讷,尤博雅而不慕荣利,于伍姓湖筑室卜居,与诗人隐客日啸咏其间,自号“芦花散人”,其诗名《佩兰集》。尝自记云:地偏心远,轩榻皆幽,烟波渺弥,沙鸟上下。秋则芦花吹雪,夏则莲叶披云。把钓浮舟,开窗待月。村樵渔子共话,田园可以忘老。岂直世荣之俱淡耶。

伍姓湖的繁盛期是在明朝。《蒲州府志》《临晋县志》《虞乡县志》上均记载有“芦花散人别墅”。

虽距当时已逾百年沧桑,景物尽变。但伍姓湖湖光烟波,不减当年,有清乔光烈、牛运震、周景柱等名人诗文为证,频见于史志上的记述。如此这般好的景致,康熙帝一行自然是要聊发雅兴顺路游览的。

还有其他的记载吗?

再看《永济县志》卷十二:景福寺,在城南二十里六管山。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来黄衣僧禅号石乐丹子创建,原名万代寺。于四十二年仁皇帝西幸,喇嘛叩驾,奉谕更名“景福”,御书匾额。历年修葺,俱载石记。

这个景福寺,就在永济市韩阳镇辛店村附近。

康熙此举有点令人费解,当时蒲州城里就有寺院,就是在城外也有几个较大的寺院如普救寺、万固寺、栖岩寺等。康熙帝为何只接受万代寺喇嘛的觐见,又为其寺院题匾更名呢?

要把这事说清楚,且让我再铺叙些文字——

县志记载,早在康熙西巡的六年前,万代寺已由西来黄衣僧石乐丹子创建,黄衣僧即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僧人,又称黄教。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族入主中华。因此宗教信仰也带有明显的边地民族色彩,就是非常重视藏传佛教喇嘛教。

康熙帝发现满意的官员则予以提升。如西巡即将结束时正好要题补陕西学道,康熙帝指出:“朕西巡至山西谘访,闻山西学院汪灏考试从公,居官甚清,不但晋人称之,即他省人亦皆称其公廉。各省督理学政者俱不及也。着从优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并兼理陕西学政,如往还考试,路途遥远,听请展限数月。”汪灏的升迁很快,得自于康熙帝在山西调查所得的好名声。(
李建)

66611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