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河东农耕文明之光后稷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8-26 0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东农耕文明之光后稷

运城的历史名人中,后稷是分量颇重的一位。后稷是周王朝的始祖,上古时期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曾在尧舜时代为相,是第一个建立国家粮食储备,放粮救饥,发明畎亩(垅沟栽培)之法,教民耕种,拯救黎民免受饥荒之人,因此被封为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诗经·大雅·生民》详细记叙了后稷出生的神奇和他对农业的贡献。

上古时的帝王高辛氏,也就是帝喾,领着他的妃子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足印走了几步,便感觉怀了孕,在今山西稷山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稷。但姜嫄很不喜欢这个儿子,曾3次抛弃他。


第一次把他扔在小巷里,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他;第二次把他扔进大树林,正巧有樵夫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把他扔在寒冰之上,天上飞来大鸟,用羽翼覆盖温暖他。初生婴儿经此大难,终于哇哇啼哭,声音洪亮有力,在大路上回荡。后稷因此得名叫“弃”。诗中接下来叙述后稷自幼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卓尔不凡的才能,他种什么都长得好。

上天关怀,“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他把上天赐给他的秬、秠、穈、芑四种优良谷物种子送给农民,教民耕种,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地。

秬、秠、穈、芑是什么谷物?不熟悉古文者,着实费解。实际它们都是诗经中最常见的“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既然都是黍,为啥名称不一?因为籽实或禾苗颜色不同。比如秬、秠,籽实颜色俱黑,为黑黍,古人视为嘉谷,多用来酿酒。

作为曾经的农民,讲实话,笔者未见过黑黍,仅熟悉黄黍,吾乡人称“黍谷子”。种黍的过程包括加工食用,笔者是亲身参与过的。谷雨前,用驴或人力拉耩子播种,后边一人掌控,俗称扶耧。


耧上盛种子的仓斗底部有小孔,用带凹槽的插板遮挡,据种粒大小用插板调节孔洞大小,再据耩子行走速度确定耧的晃动幅度,以此控制播种量,通过提按控制播种深浅。扶耧需要相当的经验和技巧,才能做到播种不深不浅,撒种均匀,垄平行直。

出苗后就要间苗,用两指宽铁片圈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圈,绑在木棍一头,制成特制工具,站立持棍用铁圈将多余的禾苗挖出,经过几遍间苗,保留10厘米左右的株距即可。之后就是锄草,锄上三五遍,谷地才没有杂草,收获的过程就简单了。最快乐的时候是吃,黄色的黍米磨成面,加水和成面团入笼屉蒸熟,就是粘糕,过年时蒸的叫年糕。

年糕冷后切片,入油锅煎,很快就变得软糯香甜,想想都会流口水。现如今如果用黑色的秬黍米面蒸糕,估计卖相更好,因现在人都知道,黑色食物补肾、乌发,营养价值更高。

当然,关于黍子记忆最深的还是笤帚疙瘩。笤帚是早先乡民必备之物,用来扫碾、扫炕,因农妇随手可取,故常用之于责打调皮小子。制作笤帚的材料就是脱粒后的黍穗。

对秬再作深入研究,竟有意外发现。秬黍与中国古代度量衡基准单位有关。唐代规定,以产于今山西长治羊头山附近中等大小的秬黍种子为基准:度,以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量,以容一千二百黍为龠(yuè),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权衡,以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

写到这里,忽然悟到乡人一句土话的意思。乡人常用“一yuě拉”形容面积很小,从来没有探究也没人讲过这个“yuě”是哪个字,也不知道“一yuě拉”究竟是多大。现在忽然明白了,这个“yuě”应当就是“龠”字,“一龠拉”应当是能容1200粒秬黍的空间那么大的面积。

由此更明白,开卷有益,诚不欺人。

6600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