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景梅九与文学青年李尤白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8-15 1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景梅九与文学青年李尤白

□李云峰

李尤白(1924~2005),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人(曾经隶属河津市),是早年创造社的成员,现当代享誉西北的知名诗人、学者、戏剧史家,中华梨园学会会长,撰有《梨园考论》。他早年的成名作白话抒情叙事长诗《吕梁山的野牡丹》,就刊发在景梅九先生于西安复刊的《国风日报》上。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引爆全国抗战新局面,就读于河津县立第一高中的李尤白,年方十三,就积极参加抗日演讲,宣传救亡。随即北上吕梁山,投身八路军的队伍,从事抗日活动。

1941年1月2日,因故返乡的李尤白,被偷袭的日寇抓住,并遭到毒刑拷打,赤身翦背悬梁长达五小时,几乎丧命,愤成律诗一首:

一从南冠佯楚囚,

敌忾如潮沸心头。

负戈吕梁曾卫国,

投笔河汾还翦仇。

忠肝义胆能本色,

泰岱鸿毛识去就。

风雪不愁漫漫夜,

朝嶬会看耀神州。

侥幸脱狱后,李尤白在亲朋帮助下,逃离家乡,辗转西安。他在继续求学期间,受到《国风日报》等进步报刊的影响,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同时,热衷于文学创作,并为此经常求教于景梅九,成长很快。1945年,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人组成“新风文艺社”,诚请景梅九荣任社长。

1946年,22岁的李尤白创作完成了第一部叙事长诗《吕梁山的野牡丹》,作品以抗日烽火下的吕梁山抗日队伍的工作生活为背景,抒写了一个富家小姐尝试追求自由恋爱的悲剧故事,塑造了牡丹这个具有抗争精神、向往自由新生活的鲜活艺术形象,既真切感人,又显示出诗人充满朝气的艺术创作才华。


诗作得到景梅九先生的赏识,于11月在《国风日报》以连载的形式隆重推出,并获得于右任等人的好评,李尤白由此名声鹊起。

1947年冬,景梅九又替李尤白筹措费用,将《吕梁山的野牡丹》以单行本的形式予以出版,并为之作了一篇长序。

序文中,景梅九就当是开展的“文艺解放运动”的表现形态,表明既反对那种“讥讽为轻浮、粗野”的否定态度,也告诫大家,作为一种初兴的文艺革新运动,必然充满坎坷,尚需努力精进、审慎工作,只有“勉而行之”“利而行之”,直到“安而行之”的程度,方才可称作成功。


对以李尤白为代表的勇于探索创新的青年作家,他“虽不轻许,也不苛责”,尤以宽厚包容的态度,悉心予以指导扶持,希望他们的作品能“对于人类新生命的希望,自然指出一道可追求的曙光来”。比如他在序文中,还就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问题,特意求教过《家》《春》《秋》三部曲的作者巴金,问他是否自述家庭的痛史。在得到作者“也不尽然”的回答后,他继续写道:“我相信巴金的话……然而虽说不尽然,仍敢断定确有一种事实存在。”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有“情思”“意趣”,文学形象要生动丰富、优美感人,使人“还想再看”,反对创作上的自然主义,主张“不必有此事,不可无此文”的艺术构思与形象的塑造。

景梅九的序文,进一步扩大了诗人的名声,并被推举担任中华全国诗歌朗诵协会西安分会会长,由此奠定了他在当时诗坛的影响和地位,《吕梁山的野牡丹》也被推为五四运动以西安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同年,景梅九正式聘用李尤白供职《国风日报》,主编“新风文艺社”之《笔阵》。

时值国共两党在全国展开大决战的非常时期,遍布西安城的蒋介石、胡宗南的特务打手们,为了防止爱国学生响应全国“六二反饥饿运动”学潮,犹如惊弓之鸟,大肆搜捕镇压进步学生。李尤白与一批进步青年也因为参与其中,不幸遭到逮捕。

景梅九为了营救他们,特地公开致书西安警备司令曹日晖,并将该函公诸报端,大事疾呼。还直接面见胡宗南及市长王友直,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他们施加压力,直至李尤白等进步青年获释出狱。

建国之初,李尤白曾在西北文联工作,兼任西安诗联主任,后转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其间创作的《第一声春雷》《探亲路上》《商洛山》《丰收之后》等多部文学、喜剧作品均出版和上演,还陆续出版诗集《葵藿》《不已庐诗存》。

1957年,李尤白的祖父去世,他恳请景梅九先生撰写了《李翁长春墓志铭》,为这位寻常百姓盖棺定论。后来,李尤白每每谈及自己的身世与创作成绩,总会感激景先生对他的培育之情与救命之恩:“先生之于余,有救难、序诗、铭祖之谊。”他在后来的《梨园考论》中,还对景梅九先生的戏剧方面的遗著多有引证,见识独到,引起“梨园”学人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创立了“梨园学”,对中国戏剧史的研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综观景梅九与李尤白等文学家的师生之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景梅九先生所创报刊,和撰写的著述,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他生有“武威”,死留“文德”,也成就了他宗师学人的不灭声誉。

籍贯运城安邑的景梅九(1882~1961)先生,作为辛亥革命先驱元老级别的人物,最突出的功绩,除了亲自谋划参加推翻满清的军事斗争,更多的时候,则是通过以1911年创办于北京的《国风日报》为代表的各种报刊,以文章为刀枪,宣传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和后来的反袁护国斗争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由此成就了他知名报人的巨大影响力。


与此同时,文学才华横溢的景先生,还特别留心利用报刊园地,对文学青年进行扶助提携,诸如山西同乡高长虹,辛亥战友李岐山烈士之子李健吾等等,都得到过他的倾力提携。这其中,还有一位从运城走出去的文学青年李尤白。

6555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