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薛瑄河阳怀古(运城)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8-1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瑄河阳怀古(运城)

□马 军

河阳自西汉设县以来,建制多有沿革,自唐代开始在此设置河阳节度使后,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古代一处重要的行政区划,历代不乏为之写诗作文者,或托物寄怀,以浇胸中块垒,或因地怀古,一抒兴亡之叹,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瑄就是其中一位。

薛瑄(公元1389~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运城河津南薛里人(今属山西运城万荣平原村),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谥号文清,著有《读书录》《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等,开创了河东学派,世称“薛河东”,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薛瑄是明朝获准从祀孔庙的第一人,在明朝270余年的历史中,也仅有薛瑄、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四人获此殊荣。明朝“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对其推崇备至。清人更是称薛学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

薛瑄自幼好学,但不喜科举,为不违背父命,只得参加,32岁河南乡试第一,33岁中进士。

公元1427年,39岁的薛瑄在家居父丧期满,朝廷催促其到京城任职,第二年初,他从故里河津先往洛阳,再到北京。他从河津往洛阳时曾路过河阳,《河阳怀古》一诗大约写于此时。也有学者认为薛瑄父亲薛贞曾担任过荥阳、鄢陵、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等地教谕,薛瑄随父在河南游历过,《河阳怀古》写于游历之时,也说得通。

全诗如下:“武王曾此奋天戈,继世其如出狩何。两岸绿杨遮湨(jú)水,满汀芳草际黄河。郝经墓古声名大,潘岳花残岁月多。遮马堤边重回首,紫金山色郁嵯峨。”

对于诗文创作,薛瑄主张:“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故凡作诗文,皆以真情为主。”薛瑄的诗大多明白晓畅,并不难解。但因是怀古诗,涉及人文历史,用典较多,需稍加解释。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渡过黄河后与诸侯会盟,举行誓师仪式,吉利区至今犹存一处誓师坛。


至东周第六任周王周襄王在位时,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晋文公曾在践土大会诸侯。迫于晋文公的势力,周襄王也不得不前往。历来都是周王召见诸侯,如今却是诸侯号令周王,以致孔子写《春秋》时,为避讳将此事写成“天子狩猎于河阳”。践土的故城遗址在何处,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即今天的焦作孟州市古周城,头两句写的正是此两件事。

湨水,也就是今天的蟒河,黄河的支流,源出济源市,经焦作孟州市流入黄河。接着两句为写景,湨水两岸柳树掩映,黄河岸边长满了芳草。郝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人(今山西省陵川县),元朝初年著名大儒,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郝经曾被忽必烈召入王府,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忽必烈即汗位,为翰林侍读学士。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郝经出使南宋议和,被奸臣贾似道扣留,16年后方得北归,归来不久病卒,墓在当时的河阳县虎头山之原(今焦作孟州市城西许村)。潘岳,字安仁,民间称之为潘安,自幼聪颖异常,被乡里视为“奇童”。因得罪权贵,潘安从京都洛阳贬到河阳任县令,虽留下“河阳一县花”的佳话,但“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无法施展才华,空使多少岁月白白流逝,故说“岁月多”。

最后两句再次转为写景,遮马堤为古代一道黄河大堤,在古河阳县西南十三里(今吉利区白坡村一带),紫金山即今吉利区北部岭区。

初读此诗,觉典故罗列,写景平淡,并无深意。但与薛瑄的其他咏史怀古诗连读,如《过贾鲁宅》:“长平驿是相君家,不见当时富贵花。只有苍苍乔木在,至今犹宿夕阳鸦。”还如《荥阳怀古》:“石麟有甲含苍藓,铁马无声散晓风。何限英豪俱泯灭,白云依旧出层峰。”诗意便一目了然,薛瑄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深沉的感慨:人事沧桑,世事更替,山河依旧。

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薛瑄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人称“铁汉公”。薛瑄垂青有古河阳之称的吉利,写诗歌咏,也使吉利熠熠生辉。

6486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