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的存在
□王佳宁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古时的音律大家弹奏之前都要焚香净手、沐浴更衣。后来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说:焚香操琴不仅仅是以示风雅,也不仅仅是表示尊敬,更多的是追求一种仪式。
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条漫长的暗黑河流里漂泊。不知去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一卷而走。而仪式感大概就是这条河上的灯塔吧。
我是个从小到大都追求仪式感的人。我喜欢在做的事情前加上“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比如,对我来说,洗衣服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即使是用洗衣机。但假如它进阶为:“2017年最后一次洗衣服,不能把风霜尘土带进2018”,那我会很乐意而为。
当某种行为周而复始,不再具备初始的意义,那么仪式感会是巧妙的唤醒方式。
初中起,我的课桌上、床头或者宿舍墙上,凡是我抬头能看见的地方,一定要有一张照片,或是家人,或是朋友,它们会提醒着我,我的生命仍还鲜活,我还有在意的人,而他们也挂念着我。
当我们想要重新开始,想要与过去告别,仪式亦必不可少。《阿甘正传》里男主为了摆脱女主不辞而别带来的痛苦,绕着美国跑了三年两个月零十四天,直到自己能更好地开始和结束;《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坚信只要自己走,奎妮就会活下去。这种由信念聚集而成的仪式,是对过去的告别,是对现在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人生太短暂,时间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