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秦王点兵》与美良川(闻喜)之战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7-4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王点兵》与美良川(闻喜)之战

高天滚雷的声响,排山倒海的气势,夺人心魄的震撼力,山西省级“非遗”闻喜马拉鼓车,以一曲《秦王点兵》为原型,再现了唐代秦王点兵挥师,与逆贼刘武周在美良川激战的壮烈场面。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打出了时代风采,打出了三晋威风,也打出了神州,走向了世界。

美良川,地名富诗意,地处运城市闻喜境内的鸣条岗之上与汤王山脚下,号称闻喜南北两垣之南垣,是宽约10公里、长约40公里的开阔地。它的西北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东南山峦叠嶂、幽险缥缈,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至绛县焦山,西南至夏县尉郭。历史上,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远古时商汤王伐夏桀于此,汉时王莽篡权,刘秀在此避难,躲过了王莽大将苏显的追杀。

《秦王点兵》始于唐初绛州李世民征战的《秦王破阵乐》,在闻喜古战场上表现尤甚(闻喜旧属绛州所辖)。至今,闻喜民间流传的锣鼓表演,大部分与《秦王点兵》鼓点相似,尤其是闻喜北垣三个乡镇传统的鼓车鼓点,几乎与《秦王点兵》鼓点如出一辙。

据史载,唐代开国之初的武德二年(619)十二月,秦王李世民率军与隋军刘武周部队在闻喜美良川进行了一场激战。在此役中,秦王运用《秦王破阵乐》之鼓乐《秦王点兵》,鼓舞士气,打败了刘武周。这一战役在唐朝鼎力天下的多次决战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

隋大业十三年(617),时任太原守备的李渊起兵反隋。当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次年(618)五月称帝,建立唐朝。但此时唐朝占有的地盘不过关中和山西,立足很不稳固。再次年(619)三月,盘踞在晋北的刘武周趁机举兵南下,一路连败留守山西的唐军,至十月,竟接连攻克太原、临汾等重镇,河东地区也几乎被全部占领。

李渊面对强敌畏缩不前,主张放弃山西,谨守潼关,众臣附和,只有李世民见解相反:“太原是王业根基,河东富实,弃之太可惜也!”决心率军与刘武周决死一战。李渊闻言慎思,将关中兵马调给李世民,令其收复山西。

武德二年(619)十ー月,李世民率军从河津龙门附近履冰过黄河,屯驻柏壁(今新绛西南10公里与闻喜北垣交界处),整休部队,训练鼓手,观察敌情,伺机而行。十二月,李世民抓住战机,派秦叔宝、殷开山二将在闻喜美良川围歼敌军,鼓声齐鸣,喊声震天。敌将尉迟恭、寻相被突如其来的锣鼓声和喊杀声吓得懵头无措。秦王将士借助锣鼓助威,个个勇猛杀敌,所向披靡。李世民亲率精兵从美良川挥师南下,乘胜追击到安邑。李世民以此战役为转折,以闻喜美良川为据点,借助当地民众力量,南扫北征,大败刘武周,收复了山西失地,奠定了大唐江山的基业。后来,尉迟恭归顺秦王,成为李世民手下的一员战将,并与秦叔宝一样被视为唐太宗的左臂右膀,能征惯战,以致被神化为降鬼伏魔的门神。

李世民继位称帝唐太宗后,唐朝在其治理下趋为盛唐。闻喜民众为纪念秦王李世民在美良川的战绩,在县城东南湅水河南岸修建了高3米,宽5米的“秦王点兵台”,可惜年久损毁,只在县城东南25公里的下寨村留有秦王寨遗址,相关民间传说流传至今。

6298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