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衍生出的成语
中国古代“高考”——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衍生出了许多成语。
十年寒窗
元代戏曲家高明在《琵琶记》中说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
“十年”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并非指具体的数字。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举办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举办,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独占鳌头
鳌头是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元朝《陈州粜米》中:“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