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隐藏在山间的元代古刹——芮城清凉寺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6-19 17: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芮城清凉寺:

隐藏在山间的元代古刹

隐藏在山间的元代古刹——芮城清凉寺

大雄宝殿

隐藏在山间的元代古刹——芮城清凉寺

寺院大门

在芮城县东北25公里西陌镇坡头村西,有一座清凉寺。寺内原有建筑大部分已毁,现仅存大雄宝殿一座,为元代遗构。清凉寺坐北朝南,大雄宝殿位于寺院正北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572平方米。殿前存有元碑7通、明碑4通、清碑2通。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寺坐落在美丽的甘枣山下,名闻遐迩的恭水潺潺而来,从寺后一分为二,环绕寺周到山门前又二水合一。站在门前,不远处谁家养的鹅,引颈高歌,为寺院平添了几分生机。走下山门,放眼望去,寺周围院落参差错落;再往远看,甘枣山奇峰峭立、白云缭绕,梯田层叠、果林如带,整个寺庙与山村相互辉映融为一体,在缓丘间十分隐蔽。

碑刻记忆

历经岁月沧桑,清凉寺2米多高的台基上仅存元代大雄宝殿一座,殿宇设计气势磅礴,造型巍峨壮观。大殿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昂为琴面式,减柱造,柱础方形,前后乳栿对四椽栿用四柱,前后金柱上各施大额枋横跨三间,元代特点显著。

为扩大殿内实用面积,工匠采用当时流行的减柱造手法,增加了佛殿的祭拜空间,侧角明显。大梁自前檐斗拱后尾直接挑承在平梁以下,减轻了横梁净跨负荷,是元代建筑结构上的重大创举,为研究元代建筑的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除保存的大雄宝殿一座外,寺内尚存有元、明、清各代价值颇高的数十通石碑,《山西文物地图集》上说有13通,但现在现场能看到的已不及此数。这些石碑,记载了清凉寺的大量信息,如清凉寺兴建的历史、重要人物、寺家谱图等,信息量丰富,是研究清凉寺的重要资料。

据寺内碑文载,清凉寺创修于元大德七年(1303),后历代多有重修。史载戊申年(1368),有一位军马使骚扰寺院,抢拿财物,被一位叫了悟的僧人状告到朝廷,皇帝下旨予以处置,可见当时朝廷对它的重视。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因为在元、明、清历代的修缮,使这座精美的殿堂保存至今。

那些钟磬声声、香火缭绕的岁月毕竟太遥远了,只说近的,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庙会,大殿里香火缭绕,木鱼声阵阵,从四乡八村潮水般涌来的人们拥挤在庙前的戏台下,卖凉粉、麻花等各种小吃的担子摆满了路边,烧醪糟的风箱噼里啪啦地响,台上的演员咿咿呀呀地唱,锣鼓丝弦声响彻十乡八里……像过年一样热闹。青山如黛良田似锦,人声鼎沸其乐融融。

了悟禅师是清凉寺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在寺中保存的1243年残碑、1248年钧旨碑、1303年创修清凉院碑、1340年家谱图中均有记录,其在清凉寺的创修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殿内新供奉了横三世佛,佛背后门处新奉观音。元代大殿东南新盖的红砖厢房,颇有气势,存放有两块沧桑的石碑。其中一碑文中回顾了寺院兴建的历史,特别提到了悟事迹。

有几处元代石刻在众多元代石碑集录里尚未见有录文,极富地方史、宗教史研究价值。其中两通为时代特色鲜明的白话碑,一通是少见的记述寺院佛教徒辈分的家谱图,均对清凉寺历史及蒙元时期文化宗教史具有重要价值。

田园风光

走出寺门,望着远山近水,拥抱着满眼的绿,呼吸着清甜的空气,突然在心里描画出这样的一幅图景:殿阁巍巍钟声悠悠,竹林郁郁溪水潺潺,一座座农家院落幽静恬然,天南海北的游人纷纷来这里度假。吃着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水果,喝着天然的泉水,品尝着晋南风味的农家饭。孩子们在山坡上玩耍,情侣们在竹林里漫步,老人们享受着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俨然是一处田园风光十足的度假村。

清凉寺一带的黄土塬坡度和缓,农家开辟出层层梯田,山地上植被茂盛。这里的山水小气候得天独厚,恭水在寺周围流过,现寺外不远处有一座废弃的小水库,应该就是利用了这条历史悠久的水系。

几十年来清凉寺周围发现过许多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十年前的考古发掘证明这里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文明遗址。其中,发掘的大批玉器尤其引起考古界关注,揭露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学术界将它称之为“寺里——坡头遗址”或者“芮城清凉寺墓地”。

诗词歌咏

清凉寺是地方重要寺院。在民国12年版《芮城县志》里就有历代文人歌咏清凉寺的诸多诗句。明末芮城陌南人阴润的《游清凉寺》和《宿清凉寺》二首:“寺忆初生处,人怜再度时,老僧零落尽,古树斧斤遗,山色滴空翠。泉声咽晚曦。登临多感慨,溪口白云垂。”“悬镫山寺宿,到此每从容。想像旧时路,寂寥夜半钟。青猿胜绝险,白鹤隐深松。僧定月初落,云封知几重。”

清凉寺位于芮城和解州之间的官道附近,过往的官吏客商常有借宿的。根据阴润的诗作,知道清凉寺以前风景极美,有林有泉,但清朝时期已经败落,僧人很少,古树也被砍伐了不少。

王廷翊有《清凉寺五首》,写道:“夕阳明灭里,僧侣喜相陪。书室兼琴室,茶杯当酒杯。寒泉穿竹柳,疏磬傍楼台。相约读书处,来春几溯回。”“寺近钟声到,天高雁影来。寒泉鸣左右,古刹喜追陪。条麓横夕照,吟坛愧菲才。读书呼旧侣,昂首出尘埃。”“清凉寻古寺,日暮欲参禅。修竹销尘念,寒泉浣俗缘。僧寮呼乍醒,钟磬觉长眠。惟有读书乐,陶然对古编。”

民国时期的芮城名人景耀月也是陌南镇一带人,离清凉寺不远。他写过几首和清凉寺有关的诗。其中一首为《清凉寺》:野篁碧刹在岩隈,寂寂苍山试马来。殿圮佛头沦鸟粪,僧行屐齿支蹊雷。春深入谷有红柰,雨积沿崖遍紫苔。扰扰尘劳清磬下,惭输禅悦倦眸开。景耀月早年见到清凉寺的景象,是荒芜不堪。十年后再来,他又写下《再至清凉寺》二首,关注的也只是景物,佛寺在其中只是个点缀。“萧寺十年别,重来磴路长。尘襟久烦热,方寸极清凉。寂寞向原野,荒寒对阜冈。秋迟糜最晚,林落柿深黄。”“年光流短绪,国土玅微廛。壑霭留余照,木森是昔年。钟清常韵水,僧悟不参禅。刹云真默契,许我共结缘。”

进入民国,日渐破败的清凉寺还拥有可观的寺产。在《芮城县志卷12古迹考》清凉寺条下记载:“寺内现有地十顷。民国初年由朱吕村、韩家村绅民公议廪请县知事立案。将每年所收课租物产除本寺纳粮香火费用外,分作三份。两份归入朱吕村国民学校用,一份归入韩家村国民学校。永不许挪移。”可发现清凉寺早期房产田产颇多,香火极旺。大概在清末民初,清凉寺田产不仅能满足寺院开销,还为附近数村的学校提供经费。清凉寺还曾对地方现代教育的兴起作出过贡献。

据说后来,清凉寺大部分地面建筑毁于抗战期间。

6208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