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新绛王村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6-16 16: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村古柏
新绛王村

□卫宁德

王村,位于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南七公里处,背依翠岭,面临汾河。地肥水美,五谷丰登,为此,王村人民和其祖先一直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王村原名“五姓庄”(毛、刘、姚、王、卫),因村旧址有王子坟(据资埋有春秋战国一王,因忌意二王),故名为“王(yue)村”。又因村南桃林盛产蜜桃,曾为宫廷御品而出名,故又称“桃儿王(yue)村”。

村东(旧址)挺一栽植于晋代的侧柏古树,枝繁叶茂,距今已逾2000余年,是王村及周边百姓纪念晋国大夫赵婴齐,为民除水患,兴水利,治理汾河而栽,以期年年祭祀。

清康熙十五年,王村乡贤李翀霄任江西布政使司,回乡探亲时,在侧柏前建立“龟驼碑”,以念赵氏忠良,报答父老乡亲恩德。同时建有石人、石马、石羊、石牌楼,以奉祀先祖,其造型逼真,艺术完美。与古柏上下相辉映的翠岭崖畔,有座黄坡洞,供有伏羲、神农、轩辕三位始祖圣像。因柏树绕围“黄坡洞”,故称“柏树巷”,每年正月初六、十六周边百姓在此举行大型庙会,名曰“朝屯儿”,善男信女祈福平安,热闹非凡。隔沟相望,西北有古老人类遗址城墙院内,居中有双柏虬枝,交错而长,遮一庙宇,俗称201间庙(二柏凉一间庙),景观异常,风水奇特。

上世纪50年代因汾河暴涨,淹其庄稼千余亩、农舍房屋百余间,村民深受其害,吃尽苦头,但仍坚守村庄,决不背井离乡。为改变其面貌,1966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和支村委的策划下,开始了村庄整体搬迁。全村300余户村民,苦干十年,于1976年全部迁移完毕,彻底改变了冬天阴凉、夏天潮湿、街道泥泞难走、房屋残垣断壁的贫穷面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县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村地理优越、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加之村民智慧聪明,现村有2600余人,五个居民组,66名党员,主导产业有小麦、玉米、山药等,马牛羊鸡猪产业俱全,这些成绩均来之不易。过去的王村条件优越,但因封建制度的闭塞,肥沃的土地竟成千亩荒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先后平田整地,引水压碱,深翻土地,建路划方,灌溉农田,建立南北两站,连年升级改造,产量逐年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后,村民致富更是日新月异。

王村人民在新的康庄大道上,正激励奋发向前,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61400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