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行路与才干

648 0
发表于 2020-3-16 10:59: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古人善于“格物致知”,一路走来,都会用心考究、小心求证,以弥补自身不足,同时与贤明人士辩论切磋,所以游历越频繁,见闻越广博。可以说,行万里路可以经风雨、明道理、长才干

宋濂《送陈庭学序》一文,也讲述了行路与才干的关系。浙江台州的陈庭学,能为诗,善游历,“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我们常说,向山借强,向河借奔。陈庭学文章的变化,得益于蜀中山水和蜀中经历。

多行路,往往能学习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
。唐人柳宗元,之所以写下名垂千古的“永州八记”,离不开他深刻地阅读人生、阅读地理。宋人苏轼,“黄州、惠州、儋州”,一路走来,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离不开他独特地观人观事观自然。明人袁宏道,文章空灵隽永,独抒胸臆,在文坛上立起“公安派”的名号,同样离不开他善于观察、善于游历、善于实践。

行路,也是一种探求、一种调研。通过行路增长才干,关键在于一个“善”字。同一个地方,善游者可以留下万千感悟,写下不朽名篇。而有的人匆匆游览,不加考证,不加体悟,不加辨析,只是看一眼而已,并未留下什么印迹,也就谈不上见识和才干了。
5950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