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河津锣鼓民间艺术代表作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0-1-18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锣鼓--河津红火锣鼓多为武士装束,头戴额镜,背插双剑,甚是威武。配件一般为中鼓,大钹,铙钹,大锣,勾锣,手鼓等。队前有一人或数人手持花鞭甩节奏,名曰“点鼓”,亦是伴舞。传统锣鼓二三十人,今规模宏大,动不动“百人锣鼓”。锣鼓点除传统的以外,还有引进的“临汾威风锣鼓”、运城“黄河锣鼓”等。还有融合各种鼓点新创锣鼓点。

  有代表性的传统锣鼓点有如下几种:

  山底的《上庙鼓》。有人称其为“架子鼓”或“牛抬蹄”。顾名思义,这种锣鼓原本是上庙祭神时所用的,如细品其味,似有一股虔诚肃穆的气氛。只是由于后来进入红火行列,自然就融入了乡民的个性。其总体风格雄沉,节奏徐缓,虽鼓谱简单,但却大气磅礴。大钹有“旋头”、“大轮背”等特殊动作。边山村的红火队伍常将其作队列表演。

  《取雨鼓》。俗称“上马脚鼓”。鼓点更为简单,仅一个乐句,但却十分密集紧凑,反复地敲打,如急雨,似奔马,其声凄厉悲壮,感天动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个鼓点原本所表现的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的百姓们在久旱无雨时呼天告地、乞怜神灵,渴望时雨甘霖的急切心情。这种鼓点因个性鲜明、情绪强烈饱满,多为许多表演艺术如“耍狮”等借用,我们本地的好多丧葬锣鼓也将其纳入,听起来颇为热烈、奔放。

  《十不闲》锣鼓。从其名称本身看便可知道它的配件十分丰富(当然不一定正好是十件乐器)。“十不闲”的鼓谱结构繁富,鼓点清脆,热闹紧凑,很耐听,也很中听。正宗的配件用的全是高中音乐器,所用鼓小于当今所谓的中鼓,且用小槌轻击;钹、铙都不是那种笨重的大家伙,同时配以手鼓,小勾锣,后来又参以花鼓用的手锣等,都是些清脆明朗的小件。“十不闲”的鼓点对应句居多,句式整齐,应答得体,回应紧凑,对起“话”来,热闹非常,执器表演者人手不闲。它的许多花彩段落同样被多种鼓点借用。

  

河津民间艺术锣鼓

河津锣鼓民间艺术代表作

       花鼓锣鼓。这种锣鼓为三迁村独有。称其花鼓锣鼓是因为它的鼓谱全是花鼓的鼓点,配件也大多是花鼓所用的铜器,如苏钹、苏锣小钗等。这是一种非常独特、别具一格的锣鼓,其风格清脆、轻巧、紧凑、热火,颇为群众喜爱。今称“迎春锣鼓”。

  《乱刮风》锣鼓。流行于城关、阳村一带。从这个名字看,“乱刮风”应当是一种后起的锣鼓鼓点。“乱”者,不依一家,不拘成套,哪家味道都有,是取百家之长。其鼓点近似“十不闲”,但较之强烈、奔放,因此也就更气势了许多、雄厚了许多。锣鼓南头为刘村古锣鼓谱遗名,相当有名,其特征待考。

  跑锣。由三几十人组成,皆古武士装束,人手一锣,铙鼓伴奏。以剪子关式穿插,时而单行摆尾,时而并进分开,步伐矫健,威武雄壮。最后摆成五花阵、六花阵、多花阵或其他图案造型。今亦有以花环代锣的,另尚有阳村、永安的丧葬跑锣锣鼓。

  附丧葬锣鼓

  “撒锣鼓”是敲丧葬锣鼓的土语俗称,是丧葬礼义不可缺少的一环。发丧前一日晚“降香”前在灵前敲一阵;发丧之日“起灵”前敲一阵叫“冲灵”;送葬路上敲“路行鼓”直至坟前,并在“下葬”时再敲一阵。丧葬锣鼓铜器与一般锣鼓相同,只是鼓用特大鼓。其鼓点与“十不闲”较接近,但有明显特色。其鼓点沉重,格调悲壮,充满“杀气”,很有俗称“镇鬼逼邪”的意味。

5921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