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楹联] 河东流派运城楹联的兴起与发展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19-4-6 07: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河东流派运城
楹联的兴起与发展,“河东流派”已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成熟条件下,顺利地诞生了。一个有组织、有目标、有实力、有指导思想、有代表人物、有共同显著的创作风格、有大批影响全国联坛的楹联精品的“河东流派”勃勃兴起,发展在望。

【关键词】
一、楹联流派的产生是楹联繁荣的重要标志
二、河东流派是联坛“运城现象”的必然产物
三、楹联“河东流派”的显著风格特点

豪放、凝重、新奇、时尚

任何一种文学形态,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繁荣昌盛、以至衰落的循环过程。作为中华国粹——楹联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上溯至一千多年前的汉代。它的繁荣昌盛时期究竞是何代?有人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楹联”,即所谓“清代是楹联的鼎盛时期”,此言谬矣!谬在虽然清代从帝王到庶人出现了较前朝更多的楹联家和楹联作品,但是,完整的、系统的楹联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尚且如此。再者,还有缺失一个最显著标志,即楹联流派的出现。

一、楹联流派的产生是楹联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


榴联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伟大时代,必须促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1、当代是楹联文化发展的最繁荣时期

我们十分赞赏刘宝田、邹宗德两位先生的论述《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这里,我们的论断是,在这个高峰到来之前,必然有构成高峰主要标志条件的楹联流派的出现。因为楹联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是应当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的。而目前这个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抓住机遇,乘胜而上。如果错过时机,则遗憾不至。

当今,我们有充分事实和理由,证明是中国楹联文化事业发展河史上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理论指引下,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流而且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楹联也随着时代发展而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神州大地上,出现的“兴联热”,到中国楹联学会“五代会”和“六代会”后,达到了前未有的新高潮。

各地楹联组织大发展,建成了拥有数十万会员楹联文化大军,活跃于大江南北各个领域;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开展的各种联事、赛事活动风起云涌,涵盖着各行各业和各类景区景观;

作为楹联文化工作的总抓手、“牛鼻子”以创建“中国盈联文化城市”为标志的城乡楹联文化创建活动如火如茶,一大批典型出现,推动着联文化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学校楹联教育全面推进,为联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和传承,走出了切合实际有特色的新路;

高素质的联家队伍加快建设,联创作专著、论集纷纷问世;联被列入国家“申遗”名录,登上春晚大雅之堂,电影《喜满堂》上映和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介人,联文化服务民生和社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特别是联文化理论体系的建立,立会之本《联律通则》的制订与实施,使楹联文化理论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这一切都表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已成为各级楹联组织和广大楹联人为弘扬国粹、振兴楹联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为;“三结合”(联人、联家、联官)、“三个提升”(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系列工程,由楹联圈内热提升为社会热和大众热),已成为各级楹联组织开展楹联文化与行政体制相结合、与主流文化相融合的成功实践。
中国楹联文化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到来,都为楹联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孟繁锦会长曾在中国楹联(广水)高峰论坛上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出楹联大师、楹联巨匠的好时代,好时期,我们应为此不懈努力,在中国联坛上建设一支支高素质楹联家队伍,建设一个个楹联家群,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楹联精品来,服务社会,造福人们。

2、楹联的繁荣昌盛必定产生楹联流派

楹联既然属于文学范畴,那么它就应该具备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达到成熟之时,自然而然地出现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文学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以及现当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以孙犁、刘绍棠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以上全是各个历史时期文学流派,如果清代是楹联鼎盛时期,那么必定会有楹联流派出现,然而考察清代文学史,仅有散文流派桐城派,和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乡派”,以及诗歌流派性灵派等,并无橡联流派的出现,这又进一步证明,清代并是楹联的繁盛时期,而当代才是楹联文学的高峰。楹联流派的出现已经“水到渠成”。

二、河东流派是联坛“运城现象”的必然产物

在全国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中,曾经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运城现象”,即运城市在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和开展楹联文化活动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切合实际具有河东特色的发展楹联文化事业的新路子,即推广“十六字”方针(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实行“三结合”(联人、联家、联官),
“三提升”(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系列工程;由文人圈内热提升为社会热和大众热),“四化”联知识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文化产业化,楹联功能社会化)等新机制,新经验。出现了“联卷河东”的新态势,全市出现了9个“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11个“中国楹联教育基地”,15个“山西省楹联文化乡镇”和28个“河东楹联文化村”。

形成了三条楹联文化带(峨媚岭带、汾河带、中条山带),形成了以董泽湖楹联文化密集区为标杆的8个楹联文化密集区。

2012年8月,运城市被命名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这就是风靡全国的“运城现象”,被中国楹联学会树为全国一面旗帜。运城的许多经验被推广到了全国。有人把“运城现象”仅视为“政治运动”,似乎与楹联创作队伍的成长、楹联精品的产生毫无关联。

从而发出了“运城只出经验,而少出家”的质疑。

事实如何呢?正如盛唐时期,国泰民安的政治生活、丰富多彩的诗歌运动,使唐代产生了大批光照人寰的著名诗人和大批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样,“运城现象”不仅为全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而且同时为当地楹联创作队伍的锻炼成长,为河联创作风格流派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条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基因,即河东地区是尧、舜、禹的故乡,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详地之一。

中国最早的对联维形《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就诞生于河东。同时,河东在明代,还产生了一位“中华楹联巨匠”乔应甲,其联作《半九亭集》多达四千余副。列祖列宗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不说对河东流派的产生起到不可或缺的基奠作用。

正如毛泽东所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运城联人仅仅围绕“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的十六字方针,不但在运城,进而面向全国积极参与联事活动,而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骄人成绩:

(1)产生了一支楹联创作的劲旅。全市会员一万余人,佼佼者“河东一百单八将”,并且出现了在全国联赛活动中崭露头角的精锐部队“运城联坛十杰”:杨振生、廉宗颇、朱天运、扆军宜、何沁学、张登洲、邵运德、杨柯、张丹薇、王彦平等。

(2)产生了以岳民立(全国梁章钜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新型楹联文化理论开拓者和实践者,出现了一批象张延华、廉宗颇、文振西、何沁学等理论骨干队伍,在全国各种楹联报刊发表了400多篇楹联学术论文,有力地指导了全市楹联文化事业发展,也为河东流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在实施精品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多年来,全市开展了300多次征联活动,创作和征回楹联作品30多万副。在全国开展的重大征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及其它等级奖项的2000余次。享誉全国联坛“获奖专业户”称号的有邵运德、杨振生、马长泰、廉宗颇、朱天运、何沁学等。当然衡量一个联家的创作水平,不仅看他在全国联赛获奖多少,关键是看他在当地乃至全国的联事实践活动中,被采用受影响的联作品的多少。我市联家的作品不少被全国各地采用,有的悬挂于著名景点,有的镌刻于著名风景旅游胜地。

(4)在创建活动中,市委宣传部主持出版了《运城名联》,汇集了1000多副楹联精品,同时我市还首创“市联”之先河—一面向全国征集“运城市市联”。通过全国投稿,专家把关,领导参与,群众公投,在6000副联作中,产生“运城市市联”10副,其中5副出自运城联家薛起珠、马长泰、杨开茂、廉宗颇、杨振生之手。

(5)在运城标志性建筑——南风广场上,树立一幅拟获“世界吉尼斯纪录”巨幅楹联(长120米,高5米,总面积605平方米),每逢重大节日,如国庆、春节等,届时更换,现已形成制度,已出八次,给运城市民提供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6)运城楹联文化园,是运城市荣获“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园内展示了一大批河东名联,包括运城市市联在内。同时,楹联园不仅是市民享受高雅生活的阵地,又是河东联人接待外宾、相互切磋、共商联艺的场所,曾经接待过成百批外地楹联文化考察团和专家,这里成了展示运城形象的靓丽窗品。

(7)在运城市六大高速路口和十大地标建筑均创作和悬挂了十多副楹联精品。

(8)从2011年起,在全市实施的2100所中小学楹联教育全覆盖行动,大大推进了联律普及,传承了国粹。现在全市有1.5万名语文教师接受了楹联知识培训,50万中小学生学习了楹联知识,这就为楹联文化持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各级学校师生中,楹联佳作连连出现。譬如孟繁锦会长在新绛西街小学视察中,与小学生张雯的即兴属对:“校在三楼下(孟出句);花开九月间(张对句)”,还有在闻喜晋华中学视察时,杨振生给晋华中学的即兴题联:“校门闻喜,龙门报喜;今日晋华,明日清华”,至今被传为楹联佳话。

(9)2007年,中国楹联学会为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杨振生在北京大学举办了《杨振生诗词书画展》,孟会长为杨振生题词:“联画诗书四绝,酸甜苦辣生”。展览获得圆满成功,影响波及全国。后来,运城又召开杨振生楹联艺术研讨会。确定杨振生为槛联学学科带头人。为杨振生成为全国如名联家,成为楹联河东流派的优秀代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在2007年“杨振生橙联艺术研讨会”上,文化名扆长茂先生就生就公开呼吁形成“河东流派”,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是楹联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结果。六年过去了,“运城现象”的历史功绩,除却诸多轰轰烈烈的形式之外,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产生了一个楹联“河东流派”。

三、楹联“河东流派”的显著风格特点

大家都知道,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显然,楹联“河东流派”属于第一种类型,即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楹联“河东流派”就是这样形成的,它以“运城联坛十杰”为主,但又大大超出“运城联坛十杰”的范围。它是在楹联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出现的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的现象,且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1)楹联“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大致共同趋向于:豪放、凝重、新奇、时尚。

(2)榴联“河东流派”的作家群至少有数十人之多。它的代表人物是:杨振生、马长泰、廉宗颇、朱天运、何沁学。

(3)提联“河东流派”创作风格的形成诱因:
一是河东所具有的波润壮阔、博大精深的根祖文化,其大背景、大氛围孕育了“河东流派”的“豪放”与“恢宏”。
二是“高屋建瓴”、“大刀阔斧”的“运城现象”,其大手笔、大题材,激发了“河东流派”的“大气”与“凝重”。
三是“立足传统、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其大形势、大裂变,促成“河东流派”的“新奇”和“时尚”。
(4)“楹联”河东流派“艺术”风格赏析:
关于“豪放”

大气豪放的创作风格取决于联家的审美取向和惯用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它给人的艺术感染是震憾、激越和昂扬。

如杨振生写中条山五老峰的获奖联:


一水划西东,落雁三峰留太华;
两山分里表,锦屏五老鼎中条。


全国著名学者刘庆华评曰:“大视角、大视野、大手笔!”


军宜为鹤雀楼撰写七字联:

凌空白日三千丈;
拔地黄河第一楼。


薛起珠写给运三高速南出口联:

山外大河浮太华;
池中琼液醉南风。

马长泰题平遥古城联:


老祖宗出手不凡,端来万里长城,古陶盘卧:
新时代催人奋进,展示几张名片,天下称奇。

陈振民歌颂万里长城联:

硬铮铮树起脊梁,赤县千秋撑正义:
柔韧韧盘成束带,中华万世显风流。


杨开茂的“题中国梦”联:

问九万里江山,谁舞春风,欲圆中国梦;
读三十年脚步,我看天下,共仰五星旗。


廉宗颇“奥运圣火传运城应征联”;

圣火光临,鹳雀迎宾三万仞;
狂欢未尽,关公护驾两千程。

朱天运的“题戚继光故里”
联:

边月笑平生,三十年南北驱驰,戈横塞外;
燕山息战马,八百里关城耸峙,旗展军前。

女联家张丹薇“题山海关”
联:

巍巍也雄关,得之者武,失之者困;慨彼时封疆擘吏,竟翻手成云,覆手为雨;
浩浩乎大义,天昭其魂,地昭其人;期后来塞上长城,须俯不愧海,仰不作山。

此联哪有半点“粉脂气息,”简直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再版”。

就连被称为“80后”的运城八旬老联人吴丰炎所作“大西高铁”
联:全凭高铁牵红线;
端起黄河泼墨香。

此联豪气弥天,气势夺人。囿于篇幅所限,以上挂一漏万的联例,或气度昂扬,或慷慨悲壮,都不失河东流派大气豪放的共同风格。

关于“凝重”


“凝”指凝练,“重”指厚重,由于榴联是形制短小的独特文体,故要求联家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巧妙的表现手法。“河东流派”深谙此道。

杨振生的“工会杯”海内外征联一等奖:

与工同命,与党同心,京汉风雷犹震耳;
以会为家,以人为本,桥梁组带总关情。

关于“新奇”
楹联“河东流派”的又一个共同特点是“新奇”—“用旧瓶装新酒”,在传统的基础上,反对“泥古不化”,倡导新思路、新角度,新面目。


马长泰题垣曲县政府大楼联:

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心整:
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绩言。

清新自然,明白如话,不愧大家手笔。


张丹薇的“题陶然亭”
联:
乘兴而来,山黛入亭浑似画,
与谁共醉,菊黄向晚正宜秋。


樊毓英《题香港旅游外观印象》
联:
山矮楼高,灯如银汉星辰落;
隧深海浅,车似龙宫甲马来。


(《全国百诗百联大赛》获大奖)


何沁学的“题狮子楼绿屋生态农庄”联:

半日清闲和绿煮;
一园馥郁对花酌。


杨柯的“题西安古城朱雀门”春联:

朱雀迎春早,看朝晖遍野,霞彩接天,一派生机开胜景;
皇都启瑞长,有细雨如酥,和风入户,万家欢乐度华年。


张登洲的临猗县县联:

九域商根,三晋粮仓,工贸登强榜,震古烁今文化县;
大河立信,嶷山追日,和谐燃巨能,经天纬地后来人。


杨振生的“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获奖
联:
牛郎挑故里深情,满装特产,奉筱麦,并乌金,馋寂寞神仙,天宫赏宝;                                                   ;
王母惊人间巨变,顿起欢心,收玉簪,撤银汉,催凄清织女,和顺探亲。


文振西的《自醉联》:                                                                                                                                                                                                                               
心游书海香无岸;
情润笔端字有声。


捧读以上各联,犹如清风扑面,引人入胜,难怪这些佳联能够在全国的联事大赛中,力挫群雄,独占鳌头。


关于“时尚”

“笔墨当随时代变”(石涛语)河东流派始终秉承“立足传统与时俱进“的主导思想,因而在楹联创作中,达到理念新颖,意象鲜活,语言入时,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如杨振生写的运城“南风广场”“国庆”巨联:

蔽昔日辉煌,五千年后,从头再写春天故事;
兴惊人伟业,六十载来,遍地更添锦绣新篇。


邵运德的“南昌市反腐倡廉全国征联”一等奖
联: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准则》频扫迷心雾;
修身有镜,除妖有剑,《条例》连鸣震耳钟。


孔春枝的“山西国土杯”全国获奖
联:
夯实基础,珍爱黄金国土;
守护龙根,勤耕绿色家园。


何沁学的“山西八路军颂”全国征联一等奖:

八年峰火,全民抗战,万里山河存浩气;
九域凯歌,十亿兴邦,千秋事业起宏图。


任罗乐的《自勉联》:

一路小跑勤政事;
百年正楷写人生。


马长泰的“题奥运圣火”
联:
我自亚洲,你自非洲,他自美洲,圣火齐擎,天下结成千手佛;
“心同昨日,事同今日,志同明日,未来共爱,地球本是一家人。


王登科的自撰嵌名
联:
登峰有志更凭力;
科举无缘自学联。


张启序的《自诩联》:

干张结,憨张结,只因自己爱张结;
你喜欢,他喜欢,为叫大家都喜欢。
(“张结”方言,“忙碌”意)


扆军宜的“交通杯”获奖
联:
大政起春风,村村戴满珍珠链;
小康催化雨,路路牵回宝马车。


这一副副语言生动,风格时尚的楹联佳作,更能体现楹联的实
用性、时代感,更能发挥楹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河东流派”已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成熟条件下,顺利地诞生了。所谓“天时”,即中国进入“文化强国”的伟大的民族复兴时期,楹联文化繁荣昌盛。所谓“地利”,即河东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块土地上又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楹联文化“运城现象”。所谓“人和”,即运城联人在联事活动中,已经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目标,有实力,有指导思想,有代表人物,有共同显著的创作风格,有大批影响全国联坛的楹联精品的“河东流派”,这个流派正勃勃兴起,发展在望。


当然,“河东流派”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有三:
一是发展壮大自己,强化风格;
二是联手全国各地,相互砥砺;
三是当好传承尖兵,多出精品。


下一个文学高峰是楹联;
头一个楹联流派看河东。


(岳民立:中国楹联学会顾问、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    杨振生: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朱天运:运城学院教授、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



《楹联“河东流派”的兴起与发展》  岳民立  杨振生  朱天运


5639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