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17-11-1 14: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吴小白
原标题: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 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大数据报告显示,自由职业、公司职员、产业/服务工人、公司高管名列前四名,大学教授以年度打赏金额超5000万元出现在土豪榜上。
  不,上面这个统计有错误,因为土豪榜首应该是:熊孩子~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悲剧都是相似的
  唉……言归正传,看一看这些一掷千金的熊孩子(本文从未成年人这个群体来分析):
  他们大部分还在读书,不工作,不创造财富,可能拥有少量财物,也只不过是父母亲友赠予的。
  再看看这一类的事情,相似度之高,都赶上司法考试题目的套路了:
  父母永远是辛苦劳作,挣钱十分不易;孩子永远都能偷窥到父母的账号和支付密码;父母永远都会在某些时候忘带手机。
  很多人第一反应:熊孩子。第二反应:父母太不小心,竟然让孩子掌握了账号密码。第三反应:这种平台竟然还没有被关闭取缔。
  有文章进一步分析,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关心陪伴不够,导致孩子内心空虚孤寂,而直播节目和主播们使这部分未成年人获得了存在感和种种满足感。
  与沉迷网游如出一辙。
  这些想法都没错。
  原因也是相似的
  在这类事件中,熊孩子似乎都没有认识到自己无节制打赏出去的钱,是父母的血汗钱。有人认为原因是孩子未成年,不懂事。有人认为原因在于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可是,在这么多起事件中,一定也有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挣钱不容易、不该乱花钱的正确观念。但悲剧还是发生了。为什么呢?
  在报道中,涉事父母的几句话值得注意:
  跟记者约法三章,“不能拍孩子,不能威胁孩子,不能给孩子压力”。——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以孩子为中心
  自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才。——以孩子学习为中心
  这十几万块钱就当买个教训,不管能不能拿回来,爸爸都不会怪你。……只要爸爸妈妈在,只要爸爸还有一双手,我都会尽全力培养你,你只要好好读书。——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以学习为中心,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只想告诉各位家长以后要多多注意小孩的动态,教育小孩正确的消费观念。——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但只是消费观念出了点问题而已
  上面这几句话,或许会有不同的解读。我却从中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溺爱、错爱。
  此类事件的成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原因,包括家庭氛围、家风、父母教育等等,也有社会原因,包括直播平台的管理、社会价值观等等。
  我思考的一点原因是:劳动价值观的缺失。不仅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了,在社会整体价值观中也缺失了。
  本来,父母均背井离乡,到广州的制衣厂里打工,生存不易,挣钱不易。生活虽然艰难,但这同时也是机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历清苦的生活,可以让孩子可以学会多种生活技能,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与他人做物质攀比,不受物质利益诱惑。见识了父母的辛劳,可以懂得劳动的艰辛和意义,更加自强自立自尊,更加感恩父母。
  不论何种家庭的父母,都想让孩子学习好,这没错。都想尽力给孩子提供好一点儿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这没有错。但是,如果因此就忽视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就会像事件中的父母自己说到的,“正确的消费观念”都没有教育起来,严重的还会造成倾家荡产的后果,真是太令人遗憾了。
  “劳动”去哪儿了
  记得以前学校还设有劳动课,我听说还有学工学农的课程,内容虽简单,就是打扫校园,除草等等,但同学们大多很重视,因为课程要记分,学期结束有评价。在劳动课中,同学们相互间会有实时评价,自己很在乎那些窃窃私语或是公开的品评。记得小学学期评语里,会有是否热爱劳动、是否积极参加劳动等。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慢慢的,劳动课消失了,变成了手工课、游戏课。评语里也不再出现关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虽然学校一直保留着由学生自己打扫教室或校园的制度,但不能否认的是,学生对此的态度已经转变了。曾经评语里称赞一名学生,会说他/她爱劳动,现在则变成了“动手能力强”、“聪明”。口头上的评论则集中在“帅”、“漂亮”。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逐渐远离、脱离了劳动的元素,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逐渐从内在的精神化的素质,转变为更加物质化、外化的标准。热爱劳动,虽然是宝贵的精神力量,但却是最不易培养、很难考察的内在精神,是一个人精神品质的“长线投资”。而动手能力强、聪明,则是易于评判,适合“量化考察”的指标,是“短线操作”。至于“帅”、“漂亮”之类,则与内在精神元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这些评价是纯粹物质化的,最容易引人沉溺的,却最无意义。相反,还有着腐蚀性、破坏性的力量,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的“黑洞”。
  可能有人会说:未成年人和劳动没什么关系。这就是把劳动和工作简单等同起来了。然而,前者是涵盖后者的。也可能是因为有这种想法,现在的很多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劳动教育。
  这些父母的共同点是: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好就够了。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有的父母对子女生活完全包办;
  有的父母对子女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都不关心、不教育、不锻炼、不提要求;
  有的父母口头经常对子女说挣点钱不容易,但行动上却无原则的给孩子最好最贵的吃穿用度。
  这些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切家务从不沾手;除了自己的学习,对家务等其他一切事情漠不关心;毫不珍惜,奢侈浪费。
  试问,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劳动的意识?怎么可能有劳动的愿望?怎么可能懂得尊重劳动?怎么可能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劳动
  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一部分赚打赏的网络主播:不流汗、不投入精力,甚至躺在床上蒙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大笔的金钱。更有大量没有任何下限、迎合最低级、最恶俗的需求的直播节目和主播,已经爆出的各种“门”,就不需要我再列举了。
  他们即使获取了财富,也不是靠劳动而获得。他们没有付出任何的劳动(请不要在此把劳动一词庸俗化,不要把花费了一定时间和投入一定精力的所有行为都归为劳动)。因为通过劳动,既不能获得这么多,也不能获得这么快。他们也根本没有想过为社会奉献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为了给自己赚钱,为了快些赚钱,为了以最小的投入赚最多的钱,选择了最捷径——把肉体当做广告、把无聊甚至无耻当作商品。
  这种主播,想必其中有一些也有知识有文化,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相信也有很多人学习成绩很优秀。还有一些人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身处小城镇,甚至农村,但是也选择了随波逐流。
  追逐、喜爱这一部分主播和直播节目的网民,也不仅仅只是观看直播的内容(话说回来,这一类的直播,根本没有内容可言),他们(观者)的内心首先是羡慕、认同、渴望这种赚钱方式。
  无良媒体“功不可没”,把个别现象,把根本不值得提倡的事例(某些直播节目和主播),进行恶意炒作和引导,向社会宣扬一夜暴富的非正常生活,以及不劳而获的价值观。更多年轻人关注直播节目,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这种直播。
  为什么?因为从小就缺乏劳动的教育,整个社会缺乏劳动的氛围,并且已经充斥着低级庸俗的价值观。
  呼唤劳动的归来
  劳动是人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属性,是人高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核心特征。
  如果只是按照那些外化的、物质性的标准来教育、培养、考察一个人,即使这个人在成长时期表现不错,甚至优秀,缺乏劳动这一内在精神的支撑,其后果终会显露出来。对于个人而言,缺乏劳动,他/她更有可能变成一个金钱至上的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彻底的投机者。
  有的人认为:不热爱劳动的人,终将在社会上受到应有的惩罚。这话没有错。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在煤矿上,那些干部家庭的子弟企图躲避劳动,还妄想混工资,结果连吃饭的钱也挣不到手,只好把自己的财物变卖给孙少平。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个人受到生活的惩罚,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和社会缺乏对劳动的认知和崇尚,缺乏实实在在的劳动者,后果不堪设想,对于个人而言,同样是毁灭性的灾难。
  作为一名普通人,如何重拾劳动?从重视劳动教育做起:对自己要自省,对子女要教育,对他人要影响。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频发折射出劳动教育的缺乏
  虽然,劳动的价值观低迷,“劳有所得”不被推崇,“劳动最光荣”定格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相反,投机、利己、不劳而获等,却很有市场。但我们不能迷失方向,不能丧失信心。
  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也提到,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有位十九大的代表说:要用我们的劳动托起中国梦。这就是我们新的期待。
5063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