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款艺术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它起源于隋唐。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虽然还称不上艺术,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后来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很多人边款只刻雅号、年月等信息,这样显得有些简单,不仅浪费了方寸之地,也显现不出印章作者的才情,那么边款到底刻些什么呢?下面这200句对仗雅句,刻在边款上,绝对为印章增彩。
1
| 新诗如洗出
| 好鸟不妄飞
| 集苏东坡杜甫句
| 2
| 松柏有本性
| 园林無俗情
| 集劉公幹陶潛句
| 3
| 各勉日新志
| 能為歲寒姿
| 謝康樂苏东坡句
| 4
| 明月松間照
| 春风柳上歸
| 集王維李白句
| 5
| 雲山起翰墨
| 星斗煥文章
| 集王塘杜甫句
| 6
| 讀书因閱画
| 閒坐但焚香
| 诗品集联
| 7
| 翰墨三餘隙
| 波塘五月秋
| 诗品集联
| 8
| 天晴一雁遠
| 海闊孤帆遲
| 集李白句
| 9
| 彈琴復长嘯
| 讀书乃隱居
| 诗品集联
| 10
| 春耕庶秋獲
| 茶興復诗心
| 诗品集联
| 11
| 月下飞天鏡
| 雲生結海樓
| 诗品集联
| 12
| 草聖秘難得
| 诗人思無邪
| 诗品集联
| 13
| 飞文何灑落
| 搖笔起风霜
| 集李白句
| 14
| 长歌尽落日
| 杯古醉餘筋
| 集李白句
| 15
| 野竹分青鈣
| 疏楊掛绿絲
| 集李白句
| 16
| 飞鸟逐前侶
| 好蜂隱半觀
| 诗品集联
| 17
| 夕來秋興满
| 朝坐落花間
| 集李白句
| 18
| 林烟橫積素
| 溪月湛芳尊
| 集李白句
| 19
| 水閒明鏡轉
| 山逐泛舟行
| 集李白句
| 20
| 秋山宜落日
| 春思結垂楊
| 集李白句
| 21
| 起舞拂长劍
| 贈言摟寶刀
| 集李白句
| 22
| 长劍一杯酒
| 孤篷万里征
| 集李白句
| 23
| 暗水流花径
| 斜陣轉树腰
| 集杜甫句
| 24
| 素琴將暇日
| 佳句染華箋
| 集杜甫句
| 25
| 江城带素月
| 风岸叠青琴
| 集杜甫句
| 26
| 雪雲虛点綴
| 詞气浩縱橫
| 集杜甫句
| 27
| 山晚浮雲合
| 江鳴夜雨懸
| 集杜甫句
| 28
| 风鴛藏近諸
| 宿鴛起园沙
| 集杜甫句
| 29
| 粉牆猶竹色
| 虛閣自松声
| 集杜甫句
| 30
| 江山九秋後
| 风月六朝餘
| 集杜牧句
| 31
| 人分千里外
| 興在一杯中
| 集李白句
| 32
| 秋草靈光殿
| 寒雲曲阜城
| 集韓胡句
| 33
| 樓看滄海日
| 门聽浙江潮
| 集宋之問句
| 34
| 人烟含懦柏
| 秋色老梧桐
| 集李白句
| 35
| 树交花兩色
| 溪合水重流
| 集蔣列句
| 36
| 江山晴謝眺
| 草木媚丘遲
| 集張子容句
| 37
| 江树临洲晚
| 沙禽对水寒
| 集劉长卿句
| 38
| 气蒙楊柳重
| 寒勒牡丹遲
| 集劉得仁句
| 39
| 霜空極大静
| 寒月带江流
| 集張說句
| 40
| 碧知红外草
| 红見海东雲
| 集杜甫句
| 41
| 霜蹄千里駿
| 风翻九霄鵬
| 集杜甫句
| 42
| 晓日寻花去
| 春风带酒歸
| 集李廊句
| 43
| 天勢圍平野
| 河流人斷山
| 诗品集联
| 44
| 露晓红兰重
| 雲晴碧树高
| 集许渾句
| 45
| 风暖鸟声碎
| 日高花影重
| 集杜茍鶴句
| 46
| 蟄龍三冬臥
| 老鶴万里心
| 集杜甫句
| 47
| 水声巫峽裡
| 山色夜郎西
| 集李嘉枯句
| 48
| 丹霞夾明月
| 華星出雲間
| 集曹玉句
| 49
| 树木發春華
| 清池激长流
| 集曹子建句
| 50
| 书亂誰能識
| 诗成覺有神
| 集杜甫句
| 51
| 幽事供高臥
| 清风獨杖葵
| 集杜甫句
| 52
| 清风左右至
| 苦調短长吟
| 集杜甫句
| 53
| 倚杖看孤石
| 开林出遠山
| 集杜甫句
| 54
| 野雲低度水
| 老树飽經霜
| 集杜甫句
| 55
| 晓星正寥落
| 晨光復映濟
| 集謝眺句
| 56
| 绿水绕飞閣
| 青天掃画屏
| 集李白句
| 57
| 红顏愁落日
| 白雨映寒山
| 集李白句
| 58
| 江湖白秀色
| 山水多奇蹤
| 集李白句
| 59
| 湖清雙鏡晓
| 濤落浙江秋
| 集李白句
| 60
| 登妒望遠水
| 拂劍照嚴霜
| 集李白句
| 61
| 风声度竹有琴韻
| 月影寫梅無墨痕
| 清閒
| 62
| 室有芝兰气味別
| 胸無城府天地寬
| 清閒
| 63
| 莫放春秋佳日過
| 最難风雨故人來
| 清閒
| 64
| 春雨一联苏子賦
| 秋烟半壁米家山
| 清閒
| 65
| 閒看秋水心無事
| 坐对长松气自豪
| 清閒
| 66
| 世間清品至兰極
| 賢者虛怀與竹同
| 清閒
| 67
| 林花径雨香猶在
| 芳草留人意自閒
| 清閒
| 68
| 疏影橫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黃昏
| 清閒
| 69
| 春风大雅能容物
| 秋水文章不染塵
| 清閒
| 70
| 杯沾花露留佳客
| 案接雲山檢异书
| 清閒
| 71
| 詞源倒傾三峽水
| 笔陣橫掃千人軍
| 清閒
| 72
| 名画要如诗句讀
| 古琴兼作水声聽
| 清閒
| 73
| 每聞善事心先喜
| 得見奇书手自抄
| 清閒
| 74
| 濁酒苦無奇十贈
| 著书恐有後人思
| 清閒
| 75
| 右軍书法晚乃善
| 庚信文章老更成
| 清閒
| 76
| 自喜軒窗無俗韻
| 亦知草木有真香
| 清閒
| 77
| 背树樓高迎月早
| 临湖窗小佔山多
| 清閒
| 78
| 偶呼明月問幹古
| 曾拜梅花共一山
| 清閒
| 79
| 興酣落笔搖五岳
| 游倦閉门图九小
| 清閒
| 80
| 間苑有书皆附鶴
| 春城元處不飞花
| 清閒
| 81
| 书到精絕方弄險
| 诗窮賽滯更吟豪
| 清閒
| 82
| 重簾不卷香留久
| 古硯微凹聚墨多
| 清閒
| 83
| 文章真處性情見
| 談笑深时风雨來
| 清閒
| 84
| 庭前细雨东城竹
| 池上清风茂叔蓮
| 清閒
| 85
| 看竹客來雙履雨
| 寻诗人坐一庭秋
| 清閒
| 86
| 愛竹不除當路筍
| 藉花留得礙人枝
| 清閒
| 87
| 奇石尽含千古秀
| 异花长佔四时春
| 清閒
| 88
| 静夜不嫌鱼讀月
| 閒时還愛鸟談天
| 清閒
| 89
| 秀水绕门藍作带
| 遠山當戶翠為屏
| 清閒
| 90
| 兩三竿竹見君子
| 十万卷书恩古人
| 清閒
| 91
| 书因鸟跡方成篆
| 文是龍心不待雕
| 清閒
| 92
| 得好友來如对月
| 有奇书讀勝看花
| 清閒
| 93
| 书分貝法中郎秘
| 賦就三都左氏雄
| 清閒
| 94
| 一簾风月王維画
| 四壁雲山杜甫诗
| 清閒
| 95
| 鄭虞三絕诗书画
| 坡老一生儒佛仙
| 清閒
| 96
| 雨醒诗夢來蕉葉
| 风载书声出藕花
| 清閒
| 97
| 万窒松声山雨過
| 一川花气水风生
| 清閒
| 98
| 山川佳色澄懸鏡
| 松竹清陰静讀书
| 清閒
| 99
| 风月有情常似舊
| 丹青妙處不可傳
| 清閒
| 100
| 几上江湖书一卷
| 窗前燈火夜三更
| 清閒
| 101
|
| 琴书雅趣书堂幽
| 清閒
| 102
| 春庭草色和烟暖
| 午夜书声带月寒
| 清閒
| 103
| 吟成不覺野花语
| 睡起忽聞山鸟鳴
| 清閒
| 104
| 新诗好酒能留客
| 奇石名花不贈人
| 清閒
| 105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落霞與孤鴛齊飞
| 清閒
| 106
| 閉戶著书真歲月
| 揮毫落紙如雲烟
| 清閒
| 107
| 一寸春心红到老
| 半生诗思冷如斯
| 清閒
| 108
| 古拓況餘仁壽字
| 隸文猶刻建安年
| 清閒
| 109
| 世無遺草真能隱
| 山有名花轉不孤
| 清閒
| 110
| 岩边树色含风冷
| 石上泉声带雨秋
| 清閒
| 111
| 怒潮上岸月如水
| 黃葉下山秋满天
| 清閒
| 112
| 百草蕭条知秋肅
| 万山崔遠逐日佳
| 清閒
| 113
| 雪山草堂讀周易
| 梅岭古剎閱金經
| 清閒
| 114
| 一池秋水半導影
| 百葉蓮花十里香
| 清閒
| 115
| 吉金樂石有真好
| 讀书校碑無俗情
| 清閒
| 116
| 蒼龍日暮還行雨
| 老树春深更著花
| 清閒
| 117
| 騎驢應為寻诗出
| 放鶴還知有客來
| 清閒
| 118
| 门掩梨花深見月
| 寺藏松葉遠聞鐘
| 清閒
| 119
| 飞電流雲絕满灑
| 野鸟游鱼信往還
| 清閒
| 120
| 聊將清寒人诗律
| 偶緣疏拙得天真
| 清閒
| 121
| 懦盤甚得珍饒味
| 逞翰當思秋菊花
| 清閒
| 122
| 曲径烟深寻古剎
| 高城月朗聽径文
| 清閒
| 123
| 雨過興來临竹圃
| 雪晴淡墨点梅花
| 清閒
| 124
| 望月怀人书簡密
| 长歌对酒墨華新
| 清閒
| 125
|
| 庭前松竹蘊春风
| 清閒
| 126
| 梅橫画閣有寒艳
| 雪照书窗生夜明
| 清閒
| 127
| 书窗正对雲洞啟
| 丛菊初傍幽皇藕
| 清閒
| 128
| 清和法书趣高古
| 激扬文章理意擠
| 清閒
| 129
| 山水之間有清妻
| 林亭以外無世榨
| 清閒
| 130
| 蒲棍術暖雁初洋
| 树径香寒蜂末知
| 清閒
| 131
| 雲噴笔花騰虎豹
| 风翻墨浪走蚊龍
| 清閒
| 132
| 山館閒临欲雨图
| 雪窗快展时晴帖
| 清閒
| 133
| 流水小池垂釣影
| 暖风遲日賣華声
| 清閒
| 134
| 酒对一博怀我友
| 花明四壁是君家
| 清閒
| 135
| 雅室翰墨溢香气
| 长廊芭蕉聽雨声
| 清閒
| 136
| 树影不隨明月去
| 荷香时與好风來
| 清閒
| 137
| 临晉帖觀鵝會意
| 品唐诗望月生情
| 清閒
| 138
| 长隨白鷗臥烟雨
| 更覺绿水能风霜
| 清閒
| 139
| 临泉画窒聽琴韻
| 登樓吟诗驚松风
| 清閒
| 140
| 尽收城郭歸搪下
| 全貯湖山在目中
| 清閒
| 141
| 烟雨樓台山外寺
| 画图城郭水中天
| 清閒
| 142
| 醉崖臥波觀秋月
| 危石伴雲聽寒鐘
| 清閒
| 143
| 半空月影流雲碎
| 十里梅花作雪声
| 清閒
| 144
| 六經讀尽方拈笔
| 五岳歸來不看山
| 清閒
| 145
| 梅花带雪飞琴上
| 柳色和烟人酒中
| 清閒
| 146
| 盛來寶研三色露
| 书破巴箋十幅秋
| 清閒
| 147
| 门無客至唯风月
| 山外人歸带夕陽
| 清閒
| 148
| 雲带鐘声穿树出
| 风搖塔影過江來
| 清閒
| 149
| 荷尽已無擎雨蓋
| 菊殘猶有傲霜枝
| 清閒
| 150
| 雨树青山介面譜
| 春花秋月換诗題
| 清閒
| 151
| 為寻西寺山前月
| 更得南岩雪後花
| 清閒
| 152
| 古琴百袖彈清散
| 名帖雙鉤拓硬黃
| 清閒
| 153
| 竹裡敲诗隨鶴步
| 池边鼓瑟與鱼聽
| 清閒
| 154
| 題品雲山歸画卷
| 收羅风月人诗篇
| 清閒
| 155
| 放怀楚水吳山外
| 得意唐诗晉帖間
| 清閒
| 156
| 林間暖酒燒红葉
| 石上題诗掃绿苔
| 清閒
| 157
| 刪繁就簡三秋树
| 領异標新二月花
| 清閒
| 158
| 雨餘窗竹图书潤
| 风過瓶梅笔硯香
| 清閒
| 159
| 墨池水暖波瀾壯
| 鐵硯香浓气象新
| 清閒
| 160
| 千秋笔墨驚天地
| 万里雲山人画图
| 清閒
| 161
| 海鴻戲墨朝临帖
| 葵火凌雲夜校书
| 清閒
| 162
| 满眼雲山长画卷
| 一壺天地小书樓
| 清閒
| 163
| 新诗老酒眼前來
| 剩墨零箋身後名
| 清閒
| 164
| 閒坐对花常人夢
| 無眠聽雨忽成诗
| 清閒
| 165
| 每向花間逃俗客
| 偶從书裡近騷人
| 清閒
| 166
| 追拾舊歡如夢裡
| 橫生幽趣在閒时
| 清閒
| 167
| 江月轉空為白晝
| 岭雲分嘎作黃昏
| 清閒
| 168
| 橫雲層外千重树
| 流水声中三兩家
| 清閒
| 169
| 水流任急境常静
| 花落雖頻意自閒
| 清閒
| 170
| 自種黃花添野景
| 旋移高竹聽秋声
| 清閒
| 171
| 几树梅花半輪月
| 数篇诗卷一爐香
| 清閒
| 172
| 沒底籃兒盛浩月
| 無心遄淤A清风
| 清閒
| 173
| 雲封蘿屋常疑雨
| 泉響松岩半是风
| 清閒
| 174
| 吟望红树餘诗客
| 喚醒青山付画家
| 清閒
| 175
| 聊藉书画怕倦眼
| 且將文浪賦新诗
| 清閒
| 176
| 花气袭人知骤暖
| 鸟声穿树喜新晴
| 清閒
| 177
| 瘦影在窗梅得月
| 涼雲满地竹谎
| 清閒
| 178
| 憚心朗照千江月
| 真性清涵万里天
| 清閒
| 179
| 秋风古道題诗瘦
| 落日平原縱馬豪
| 清閒
| 180
| 瓶花落硯香歸字
| 窗竹鳴琴韻入弦
| 清閒
| 181
| 燈火夜深书有味
| 墨花晨湛宇生光
| 清閒
| 182
| 斷石磨確校漢隸
| 高秋屈曲誦楚辭
| 清閒
| 183
| 立定腳根豎起脊
| 展开眼界放平心
| 修身
| 184
| 養就大拙方為妙
| 學到愚时始見成
| 修身
| 185
| 酒常知節狂言少
| 心不能清亂夢多
| 修身
| 186
| 斗酒縱觀甘一史
| 爐香静对十三經
| 修身
| 187
| 無暇人品清於玉
| 不俗文章淡似仙
| 修身
| 188
| 傳家有道惟存厚
| 處世無奇但率真
| 修身
| 189
| 喻義自無非理事
| 愛名常裸不貪心
| 修身
| 190
| 持身每戒珠彈雀
| 養身要如刀解牛
| 修身
| 191
| 虛心竹有低頭葉
| 傲骨梅無仰面花
| 修身
| 192
| 精神到處文章老
| 學問深时意气平
| 修身
| 193
| 事能知足心常樂
| 人到無求品自高
| 修身
| 194
| 刻意為文應善變
| 平情應物不須雕
| 修身
| 195
| 思其艱以图其易
| 言有物而行有恒
| 修身
| 196
| 讀书當觀其气象
| 交游求益於身心
| 修身
| 197
| 立志不隨流俗轉
| 留心學到古人難
| 修身
| 198
| 素甘淡泊心常泰
| 曾履憂危體愈堅
| 修身
| 199
| 水能性淡是吾友
| 竹解心虛是我師
| 修身
| 200
| 修竹气同賢者静
| 春山情若故人长
| 修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