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在陕西省旬阳县东门外出土了一方特殊的印章,此印由煤精制成,呈球体8棱26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个,三角形印面8个。有14个正方形印面镌刻印文。
十四面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信启事、耶敕、令、密,印文楷书阴文,有魏晋书风之韵。据考古人员考证后认为此印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用印。
《周书·独孤信》载:独孤信为鲜卑族,祖籍云中(今山西平县西南),生于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本名如愿。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任陇右十六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史书载:独孤信“有奇谋大略”,历任北魏,西魏诸朝的官职。
这枚组印是在他最辉煌之际刻成的,他的权力很大,官职多因此印文内容丰富,是研究当时官印文书极为珍贵的资料。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官职印”是我国现有在一方章料上印面最多、印文最多,为印章之最。
这枚印章是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
在中国古代,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主要字体。隋唐之后,楷书成为了当时流行的字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被后人称之为楷书四大家,这个时期,楷书入印业逐渐盛行起来,就在人们普遍认为楷书入印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时候,煤精印纠正了人们这个判断,煤精印的印文为阴文楷书,这个重要发现,证明早在魏晋中国古人就已经开创了楷书入印的先例,把中国楷书入印的历史提早了数百年,从而使这枚世上独一无二的印章,更加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