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摄影家陈久丰与他的精神长卷

5 0
发表于 昨天 19: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初秋的晚风携着几分凉意掠过窗畔,当指尖触碰到那本封面已浸染岁月微黄的《陈久丰摄影艺术作品选》时,时光仿佛瞬间折叠回1993年那个喧腾的春日。博物馆内,1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齐聚一堂,共赴陈久丰摄影艺术作品展的开幕之约。这本由陈久丰老师亲手赠予的作品集,恰似一把青铜钥匙,缓缓开启了通往他用镜头构筑的精神世界的大门。

翻阅画册,《盐工》里黝黑皮肤上滚动的汗珠、《闹元宵》中穿透纸页的喧腾锣鼓、《古乐心声》里老艺人凝注的神情,无不彰显着他对生活肌理的细腻捕捉。但最令人心潮澎湃的,始终是那组聚焦尊村引黄工程的组照。《劳动者的史诗长轴》《时代的奋斗群像》《力量的图腾》《脊梁扛起的岁月》,没有宏大的叙事框架,只有手推车上凝结的泥土、铁锨上斑驳的锈迹,以及建设者们肩扛重担时绷成弓弦的脊背。这些画面绝非简单的纪实,而是将一群人的奋斗史诗,浓缩在“以人述事,以事映人”的刹那间。多年后,当这些作品被尊村引黄灌溉服务中心收录进《庆祝尊村引黄工程开工建设45周年》宣传画册时,它们早已超越摄影作品的范畴,成为一代人坚韧不屈、开拓进取的精神丰碑。

陈久丰的镜头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而他的人生,更是一部“甘为人梯”的奉献史诗。1987年,他由运城行署文化局调入运城地区群众艺术馆,此后相继当选山西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运城地区艺术摄影学会主席。职位的叠加让他更清晰地感知到肩上的责任,为推动摄影事业发展,他始终践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以热忱增强摄影协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搭建起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为满足群众对摄影技术的渴求,他牵头举办了20余期摄影培训班,1000余名摄影骨干在他的指导下,汲取最实用的摄影知识与前沿创作技巧,一支老中青梯队分明的摄影队伍就此在河东大地扎根、生长。1988年,他发起的“山西运城地区农民摄影艺术展”在北京王府井掀起热潮。当农民的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烟火气,当乡土视角登上京城的艺术殿堂,陈久丰用行动印证:艺术从不是象牙塔里的孤品,而是扎根生活沃土后绽放的遍地繁花。

2007年的深秋,陈久丰带着对摄影事业的无限眷恋离去,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远比作品本身更为厚重。他镜头下的引黄建设者,至今仍以挺拔的姿态激励着后来者;他悉心培育的摄影人才,早已成为各地记录时代变迁的中坚力量;而他“根植沃土,情系河东”的创作理念,更化作无数摄影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

当我合上《陈久丰摄影艺术作品选》的最后一页,脑海中次第浮现出他的身影:讲授摄影课时眼中闪烁的热忱光芒,深入基层采风时捕捉瞬间的敏捷身影,构思画面时融入情感的专注神情,以及在创作道路上满载收获的自信笑容。如今,这本历经30载岁月洗礼的作品集,那些定格的瞬间依旧鲜活如初。它们是陈久丰留给时代的珍贵礼物,亦是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一位艺术家对时代的赤诚之心。当我们在光影世界里追寻他的足迹便会发现,真正的艺术从不会被时间尘封,就像他镜头下那些永恒的精神内核,终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传承中,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杜东明/文<br>人物类型 : 文化学者<br>
28874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