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芮城县南磑镇东张联村,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基层党员干部——吉二立。他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东张联村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蜕变之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党建引领,让土地“活”起来
2014年的东张联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迟缓,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土地问题更是村里矛盾的“火药桶”,40%以上的纠纷都源于土地合同和边界争议。2021年,吉二立临危受命,在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带领班子成员自筹80万元,创建了芮城县诚至种植专业合作社。
面对村民零散的小块土地,他提出“化零为整”的策略。带领团队逐户协商、政策宣讲,将村民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整合为千亩连片的规模化耕地。这一举措不仅通过书面协议终结了口头协议的乱象,解决了土地边界和租金问题,还盘活了撂荒地。
在吉二立的努力下,农户的土地收益大幅提高。以前,农户以每亩100元的低价租地,且租金难保障;如今,每亩租金提升了5倍,还能提前拿到。随着合作社的壮大,东张联村连续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们从观望犹豫到主动“抢着入社”,土地集中经营成为了村里的新风尚。
产业突围,让经济“兴”起来
东张联村原本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产业单一。为了打破这一困局,吉二立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赴山东、河南等地考察调研。经过深入论证,生姜种植成为产业转型的破局之选。
然而,村民们对新事物心存顾虑。吉二立没有强行推进,而是联合村里的种田能手,在村党支部指导下成立芮城县绿鲜源蔬菜种植合作社,试种30亩生姜。今年10月,生姜迎来首批收获,以实际成效为产业发展“打样”。现在,新开辟的生姜种植基地里,姜苗郁郁葱葱,丰收在望。
以人为本,让乡村“美”起来
曾经的东张联村被“垃圾围村”问题困扰,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恶劣。吉二立将人居环境整治定为“头号工程”,深知“三分治,七分管”,迅速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他科学划分片区、细化责任分工,让村干部和党员都有了“责任田”;针对环境卫生问题,建立“问题清单 + 整改台账”制度,带领村民逐一整改。
为了巩固整治成果,他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到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落户东张联村,总投资362.79万元,推进巷道下水道铺设、绿化工程等;还争取到103.5万元专项资金,建成标准化粮食晾晒场等基础设施。如今的东张联村,街巷整治一新,绿树成排,健身器材齐全,处处洋溢着和美乡村的蓬勃生机。
吉二立常说:“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东张联村的村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他是东张联村的“领路人”,更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br>人物类型 : 奋斗之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