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东郭镇界村记事:农文旅融合绘就“山水休闲图”

4 0
发表于 昨天 17: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中条山,东郭镇界村的李大爷已沿着新铺的橡胶跑道遛弯。“你看这路,以前坑坑洼洼,现在能跑能跳,跟城里公园没啥两样!”他脚下的解杨路,曾是尘土飞扬的乡间道,如今两侧栾树成荫,健身器材一字排开,村民们笑着说:“咱这‘出门见绿、抬脚入园’,可不是吹牛!”

路通了,城乡近了

镇政府门口的99路公交站牌前,常有拎着菜篮子的老人等车。“15分钟到市区,买个菜、看个病方便得很!”这是虞坂路、解杨路通车后,东郭人最直观的感受。南山运动公园里,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年轻人在篮球场挥洒汗水,足球场上传来阵阵欢呼——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片荒坡?

家美了,日子甜了

走进蚩尤村王婶家,厨房蓝火苗“呼呼”舔着锅底,“以前烧煤又呛又脏,现在按个开关就做饭,省事!”全镇3641户“煤改电”、914户“煤改气”,连80岁的张奶奶都学会了用天然气灶。厕所也变了样,2859户人家换上了水冲式马桶,“再也不用冬天蹲旱厕挨冻啦!”

界村的变化更让人惊喜:污水管网埋到了家门口,污水处理厂让臭水沟变清了;旧轮胎、碎瓦片拼出的花境里,月季开得正艳;石头墙缝里冒出的野草被细心修剪,成了“原生态装饰”。“你看这护墙台阶,毛石勾缝,跟老辈人盖房一样讲究!”村支书摸着新垒的石墙,眼里满是自豪。
产业兴了,人心聚了

“五福”农贸市场里,菜农们把沾着露水的黄瓜、西红柿码得整整齐齐。“以前赶集得跑老远,现在镇上就有市场,还能卖给城里游客!”卖桃的赵大哥笑着说。7个村的标准化卫生室里,血压计、血糖仪样样齐全,“小病不出村,咱农民也有‘健康守门人’了!”

从尘土飞扬的乡间路到绿树成荫的景观道,从烟熏火燎的灶台到清洁便捷的新能源,东郭镇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把“山水东郭,生态名镇”的蓝图,变成了村民家门口的幸福实景。夕阳下,南山运动公园的广场舞音乐响起,老老少少笑着跳着,山水间的乡村新画卷,正越画越美。

岚山根的灯笼刚点亮,李大叔的羊肉泡馍馆就坐满了人。“来啦!刚出锅的羊汤,配个现烤的油酥饼!”他麻利地盛出奶白色的汤,撒上翠绿的葱花——这锅用东郭山泉水熬了三小时的羊汤,正是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地标味道”。如今,16家羊肉馆沿着解杨路一字排开,成了游客必打卡的“美食街”。

串珠成链:景点连出“休闲圈”

从野趣大自然农场的亲子采摘,到南山运动公园的球场欢腾;从九龙山的层林尽染,到岚山根的非遗掐丝珐琅体验……东郭镇把18个农文旅项目串成“珍珠项链”,画出一条镇域内循环旅游线。“早上摘桑葚,中午泡温泉,晚上看非遗表演,一天玩不够!”周末带着孩子来的张女士,手里拎着刚从南山采摘园买的草莓。

最火的要数“岚山根·运城印象”,青砖灰瓦的老街上,吹糖人、捏面人的手艺人围满了人,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全省排名第三。而蚩尤文化园里,学生们正跟着老师傅学画珐琅釉画,“原来‘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孩子们的惊叹声,让千年历史活了起来。

土里刨金:农田变“观光园”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挣几百块,现在搞采摘,游客自己摘,价格翻三倍!”下段村的王大哥算起账来笑开了花。东郭镇流转3000亩土地,建起10个采摘园、5个家庭农场:桑葚园里,游客提着篮子穿梭在果树间;田馨玫瑰园的花田成了婚纱照取景地;蔬菜产业园的精品番茄,直接供到市区大超市。

南山采摘园的有机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打包新鲜生菜。“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还能照顾家!”50岁的陈大姐说。这个投资1200万元的采摘园,不仅让土地“活”了起来,还带动近百人就业,年利润超百万。

研学传情:老技艺长出“新嫩芽”

镇中心的掐丝珐琅研学基地里,小学生们正用金丝勾勒图案。“这是咱运城的非遗,得让娃娃们记住!”非遗传承人卫师傅手把手教着。全镇4处研学基地,既能学果蔬种植,又能体验古法技艺,连城里学校都来这儿办“田间课堂”。

夕阳西下,盬街的灯笼次第亮起,羊肉汤的香气混着岚山根的民谣飘远。东郭人说:“咱守着山水过日子,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玩美!”从“卖粮食”到“卖风景”,从“土坷垃”到“金疙瘩”,东郭镇用农文旅融合的画笔,把“山水东郭”的愿景,画成了家家户户的幸福日子。

“张大哥,彩虹路的排水坡度,咱再议议?”傍晚的界村村委会,几盏节能灯映着村民们的笑脸。这场“庭院议事会”从傍晚开到月亮升起,最终大伙举手表决:“就按李叔说的,坡度再调两度,下大雨也不怕积水!”

“夜话”里藏着“好法子”

“以前修路,干部说了算,咱只能旁边看;现在不一样了,工程咋干、钱咋花,都得咱点头!”村民王大叔说的“不一样”,正是东郭镇的“乡村夜话”制度。去年修鸭子池彩虹路,3名协调员由村民无记名投票选出,施工进度、用料明细天天在村务群公示。“连我家侄子在工地上搬了多少砖,账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工程提前半个月竣工那天,全村人敲锣打鼓去“验收”,有人笑着说:“这路修到了咱心坎里!”
“红马甲”守着“家门口”

清晨的蚩尤村口,党员李大姐正戴着红袖章巡逻。“这‘党员责任区’可不是挂墙上的!”她手里的“志愿服务积分册”记满了:帮张奶奶买菜+5分,参与垃圾分类宣传+3分……全镇推行“门前三包”后,村民们抢着扫自家门口、护路边花草。“你看这垃圾桶旁,以前扔得到处都是,现在谁见了都要拾掇拾掇——毕竟积分能换洗衣粉、换体检呢!”

镇里的综合执法队也有了“新装备”: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样样齐全。“以前商户占道经营,咱磨破嘴皮没用;现在亮出执法证、开好整改单,商户都配合!”队长小王说,今年上半年23起矛盾纠纷全化解,4宗信访案件全办结,“矛盾少了,笑脸自然多了!”

“红牌匾”暖了“心窝窝”

界村的大喇叭又响了:“恭喜李秀莲获评‘十佳好媳妇’,明早敲锣打鼓送牌匾去娘家!”这消息比过年还热闹——娘家在邻县的秀莲嫂子,听说婆家要带着秧歌队来“报喜”,连夜把娘家院子扫得干干净净。“以前村里办丧事,摆几十桌酒,现在红白理事会一管,菜少了、礼轻了,省钱又省心!”村支书算起账:移风易俗后,村民办事成本降了40%,“五星级文明户”的牌匾,比金镯子还让人稀罕。

村头的文化墙上,“好媳妇”的照片笑得格外甜。“以前婆婆总说我不如嫂子,现在她逢人就夸‘俺家媳妇比亲闺女还亲’!”秀莲擦着照片,眼眶红了。如今的东郭镇,婆媳吵架的少了,帮邻居带娃的多了;闲言碎语的少了,凑一起学政策的多了——红马甲、红牌匾、红党旗,把家家户户的心拧成了一股绳。

“你看这治理,说到底就是‘把老百姓的事交给老百姓办’。”镇党委书记望着墙上的“党员承诺墙”,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再难的坎儿也能迈过去!”夕阳下,村委会的国旗正迎风飘扬,墙根下的老人们摇着蒲扇唠家常,说到开心处,笑声顺着巷子飘出老远。<br>分类主题 : 乡村笔记<br>
28867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