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理”出乡村新图景——嵋阳村70年振兴之路的“三理”密码

6 0
发表于 昨天 10: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初秋,临猗县嵋阳镇嵋阳村。 临陌线公路穿村而过,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口群众文化活动大院上方,“忠诚规矩、奋勇争先、情系群众、水米不沾”16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70年来,这行字如同标尺,丈量着村庄党员干部的初心与坚守,也映照出“党建引领、三理筑基”的乡村振兴图景——美在干部脚底沾泥的厚重,美在桃花映霞的绚烂,更美在70年清风拂面的澄澈。

“三理”之基:红色根脉薪火传,泥土里长出“领头雁”

“当干部,就要像黄河滩的枣树,根扎得深、腰挺得直。”1955年,嵋阳村党支部成立之夜,首任书记张科明在煤油灯下写下的这句话,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坐标”。从党支部到党总支,70年间村书记仅换7届,最长一任干了27年,“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初心”的政治品格,在3米多高的民生档案卷宗里写得分明——1200多件实事记录,是“理人”工作最坚实的注脚。

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张新春的成长轨迹,正是“梯次培养”机制的生动缩影:从居民组组长到村委会副主任,32年扎根泥土,最终接棒主干岗位。嵋阳村创新推行“群众—党员—居民组长—‘两委’副职—主干”的人才成长链,依托“家户档案”系统对810户家庭进行六大维度摸排,精准识别32名致富能手纳入“双培双带”计划。“90后”党员卫轩嘉、“95后”返乡大学生张云飞……一批“新农人”通过档案库被发掘,如今村“两委”已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7名,带动46户群众创业,真正实现“理出一批人、带动一片业、惠及一村人”。

“三理”之用:双轮驱动提质效,治理产业双赋能

在嵋阳村,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入“理事”“理财”细节的治理密码。“三理”机制中,“理事”聚焦民生痛点,“理财”严守清廉底线,二者双轮驱动,让治理效能与产业活力同频共振。

“理事”:网格聚合力,小事不出村

村党总支践行“1+6”村级组织体系,推行“多员合一”网格管理,将村干部、网格员、民政协理员等力量整合,依据“家户档案”优化分工、厘清责任。党员干部出任金牌调解员,结合档案数据,调解村民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曾有两户人家因宅基地边界起争执,村干部对照档案记录的历史边界图,3天内便化解矛盾;针对老龄化村庄“养老难”,通过档案摸排推出“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组织党员与独居老人结对,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

“理财”:清白守底线,集体增效益

“理财”是清廉乡村的“压舱石”。嵋阳村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每一笔村级开支都要经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审议,账目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村集体每一分钱都理得明明白白,用得实实在在。”村会计侯兵说。去年,村集体通过规范土地流转“理”出闲置地块120亩,引入桃苗培育基地,带动23户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

产业振兴:从“一棵桃树”到“万亩桃海”

嵋阳村的产业发展,正是“三理”机制融通赋能的生动体现。2014年,党员张天社发现苹果品种老化问题,率先试种油桃,3年便取得可观收益,并向村“两委”建议带领全村发展。村“两委”迅速响应、科学“理事”,组织80多名村民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考察学习。2016年开春,3万株桃树苗运抵村口,村干部带着党员突击队,用皴裂的手掌一棵棵移栽。如今,嵋阳村5500亩油桃地年产鲜桃超万吨,品种20余种,每户年均增收两万元。“美太!”——这是村民对如今生活最朴实的评价。

智慧农业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技术逐步应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与生产生活的格局初步形成,“三理”协同推动产业升级的广阔前景正在显现。

“三理”之果:乡风文明谱新篇,民生福祉共提升

嵋阳村的美,更体现在乡风文明的淳朴和谐与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

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村“两委”以“理人”凝聚民心、以“理事”破解难题、以“理财”保障投入,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动态评选、移风易俗宣讲、法治文化演出等活动,弘扬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的新风尚。村庄户剧团创排的《彩礼风波》《移风易俗·厚养礼葬》等剧目巡演十里八乡,广受好评。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完成巷道硬化、污水管网改造、厕所革命、绿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村容村貌实现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提升。如今,嵋阳村舞台上传唱着“三理”眉户戏;智慧大棚里,“95后”新农人用手机操控水肥一体化系统;公益助农直播间中,桃、梨、冬枣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飞往全国各地。

夕阳西下,文化大院里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 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围坐闲聊,话题离不开“村里的新变化”。从煤油灯下的初心誓言,到数字化的“家户档案”;从黄河滩的枣树精神,到“三理”织就的治理网络,嵋阳村用70年的坚守证明: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情系群众”的每一个脚印里,藏在“水米不沾”的每一份清白里,更藏在“党建引领、三理筑基”的生动实践里。

清风徐来,炊烟袅袅,这座村庄的故事,仍在续写……<br>分类主题 : 乡村笔记<br>
28853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