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城盐湖北畔的南扶村,一场秋雨过后,山西微享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灵芝种植基地里暖意融融。屋内,一盘盘晾晒好的灵芝菌盖厚实、纹路清晰,公司总经理杨奎玉正带着员工俯身分拣——这些“运城产”的灵芝,不仅打破了“北方不产好灵芝”的固有认知,更以“药食同源”的创新理念,让千年盐池旁的土地生长出“生态黄金”。
归乡者的“芝”味初心:用科技唤醒盐碱地的生机
“直径8公分到12公分的是‘精品果’,供给高端滋补品市场;6到10公分的做切片深加工;5到7公分的适合家庭煲汤;最小的‘碎芝’,我们送给合作饭店做食材尝鲜。”杨奎玉手中的灵芝,每一寸肌理都藏着他对品质的执着。十年前,这位从保险行业跨界的“新农人”,带着对家乡水土的信任,在众人质疑中开启了“南芝北种”的尝试。
“运城的空气、水源是天然优势,科技大棚能解决温度湿度问题,而别人盯着药材市场时,我偏要走‘食材路’。”凭借这份远见,他卖掉郑州房产凑齐启动资金,流转60亩土地搭建标准化大棚,从5个灵芝品种中筛选出3个适配运城气候的优质菌株,让昔日的盐碱地长出了菌盖饱满、有效成分超行业标准的“运城灵芝”。
从“一颗芝”到“一条链”:盐碱地上的生态经济样本
如今,微享道的灵芝基地已成为运城特色农业的亮眼名片:鲜灵芝直供北上广深高端市场,深加工产品开发出灵芝茶、灵芝孢子粉等10余个品类,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更难得的是,杨奎玉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就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小灵芝”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运城灵芝的底气,在于‘生态’二字。”杨奎玉说,基地坚持有机种植标准,用玉米芯、木屑等农业废料培育菌棒,实现循环利用;未来还将打造“灵芝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亲手采摘、炮制,感受“从土地到餐桌”的健康密码。
盐碱地的“逆袭”:运城农产品的品质自信
从“后稷教稼穑”的农耕文明发源地,到如今的“特色农产品宝库”,运城正以越来越多的“杨奎玉式探索”,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共生的故事。正如这颗在盐碱地上绽放的灵芝,它不仅是一份产业,更是运城人对土地的敬畏、对创新的勇气——当传统农业遇上科技赋能,当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这片古老的土地,正生长出无限可能。
运城灵芝,用一颗菌盖的厚度,丈量生态农业的高度。<br><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