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寻找姚第鸿,不只姚国综一人。
姚志锐,西安碑林区某中学退休教师,其父亲姚文蔚,在姚以价荐举下,20世纪30年代担任山东省省长韩复榘机要秘书,与韩复榘同室办公。姚文蔚与姚第鸿年龄相仿,韩复榘不在办公室时,姚第鸿常以向他学习书法为由,来到他办公室有意无意翻阅桌上文件,搜集对党组织十分宝贵的信息。新中国成立后,姚文蔚回到老家,20世纪80年代成为河津县政协(通化镇西毋庄原归河津管辖,20世纪70年代划归万荣)文史委员,撰写了一些回忆姚以价、姚第鸿父子的文章。姚志锐像父亲一样喜欢文史,根据父亲的讲述,又大量收集报章资料,撰写了两万多字的《姚以价生平述略》,系统梳理了姚以价、姚第鸿事迹。
对姚第鸿忠骨的下落,姚志锐注意到这样一件事:范筑先将军的家乡馆陶,在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归山东省管辖,改为划归河北省管辖。1953年,应范筑先将军家乡父老吁求,范将军灵柩迁至位于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范筑先将军与姚第鸿情同父子,又同时牺牲于聊城保卫战,据此姚志锐提出,姚第鸿的葬骨之地,可能也随同迁葬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2015年秋天,根据姚志锐提供的这一信息,笔者和爱人驱车来到邯郸。然而,头顶热辣辣的秋阳,循着一块块墓碑依次搜寻过去,却始终没能见到期待中的那个名字。在陵园管理处最终确认了结果之后,心有不甘的我们,当即调转车头返回聊城——聊城是烈士最后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笔者期待在这里,在烈士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土地上,完成与先烈的对话。
那天,盘桓于聊城古街,我们在古城飒飒的秋风中用心谛听守城将士的呐喊;在范筑先纪念馆的展板前驻足,从那一页页烽烟与热血交织的文字中,捕捉并不遥远的历史记忆;在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纪念碑前,追思英烈们的奋斗与牺牲。那座曾做过乾隆行宫、也曾做过范筑先将军临时指挥所的光岳楼,依然古朴大方、巍峨壮观,游人们在“天下第一楼”的石碑前抚今追昔,拍照留念。不远处的东昌湖碧波荡漾,金光万点,大人孩子泛舟游览,怡然自得。街边广场上,乐声悠扬,红绸翻舞……硝烟远去,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虽然最终没能找到姚第鸿烈士的墓碑或墓地,但我感到了烈士强大的生命气场,在他牺牲77年之后依然旺盛如路旁挺拔壮硕的绿树。泪眼蒙眬中满是烈士充满欣慰之情的面庞。那是我与烈士之间距离最近的一次心灵对话。
除了家族成员,烈士的生前战友和家乡父老,也一次次来到聊城,寻访先烈遗迹:
胡允恭,姚第鸿在济南从事地下斗争时曾经的老领导,20世纪80年代初专程与夫人陈恒乔(也是姚第鸿战友)北上山东凭吊先烈,多方打听姚第鸿后人下落;20世纪90年代初胡允恭在病榻之上尚对妻子反复念叨姚第鸿,追忆风云激荡充满艰险的峥嵘岁月;
一个普通的西毋庄村民吼吼(音),只读过小学,十多年前去济南办事,途中他特意在聊城下车,寻到姚第鸿半身塑像前,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
2021年6月,建党百年前夕,河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一行,北上聊城,凭吊先烈英灵;
…………
甘愿为国家和民众牺牲一切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人,国家和民众也会把他的名字与事迹,铭刻于史,也铭记于心。每逢清明节及重大纪念日,聊城当地群众与学校师生都会来到烈士安息的地方,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
七
福州市仓山区建设局干部姚国绚,脑子里有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去聊城寻找从未见过的伯父姚第鸿。
当然,姚国绚实际要寻找的,是姚第鸿的墓地。
他期望的图景是这样的:一方凸起的墓冢,一块方正的石碑,石碑上的文字记载着他熟悉的那个名字,他冲着墓碑深深弯下腰……
这幕图景,他想象了无数次,他想代表远在新疆九十高龄的堂兄,还有整个家族成员,还有家乡的父老,完成那个87年至今未了的心愿……
八
法定假日加上调休,2025年的“五一”假期比往年略长——5天。对这个假期,姚国绚提前进行了细致精当的安排:在这短短的5天里,他和妻子庄静恒、妹妹李国丽将自驾先赴山西河津,在此与先期乘机抵达的姑姑姚金宇会合后,再同回万荣县通化镇西毋庄老家省亲;然后,他和妻子继续自驾北上山东聊城,寻找伯父、著名抗战烈士姚第鸿的墓地,而姑姑和妹妹则乘机返榕。这北上和南下的行程,纵贯华东、华中、华北的八九个省份,加起来近4000公里,要保证行程的安全、经济、高效,车上用品准备、酒店餐食预订、活动内容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要斟酌再斟酌、核对再核对、确认再确认。
1985年盛夏第一次回老家时,姚国绚还是一个正读中学的15岁少年。那次回老家,是因为福建、山西两省政协经过沟通与赴闽采访,确认了祖母孟桂贞辛亥太原起义司令姚以价遗孀的身份,同意为他们回老家探亲给予一定的费用资助。意外的是,就在商量返乡探亲的过程中,祖母突然离世。祖母患有哮喘,特别怕风,家里的每道窗户缝都要用胶带粘好糊严,但这个病冬天最难挨,祖母却在相对安全的盛夏季节突然走了!
孟夫人的突然离世,改变了原定安排,探亲由计划的分两批进行,变成了延期十多天之后的同时返乡。姚国绚随着父亲、大姑、小姑他们,先转火车,再换汽车,最后在通化坐上一辆专程来接他们的牛车,慢慢悠悠进了村。在那个陌生而亲切的乡村,他们和乡亲们一起,将携带的祖母骨灰安葬在祖父身边。这是祖母最后的心愿。那次故乡之行留给姚国绚的记忆,是村庄四周绿油油的玉米地和挂着一串串鸡蛋大小青绿果子的苹果园,是骄阳下脚丫子烫得不敢伸展、踩上去“噗噗噗”直冒黄烟的沙土,还有那碗今生吃过的再好吃不过的西红柿鸡蛋面——父亲疼惜地说他那是饿过头了,才会觉得那原本普通的饭食竟如此美味,如此充满诱惑。
这次时隔四十年之后的返乡,是姚国绚的第二次故乡之行。四十年的光阴流转,将一个略带稚气的少年,变成了略显沧桑的中年汉子,也让印象中那个物质匮乏的乡村,蜕变成趋向文明富裕的现代乡村模样。两组镜头在脑海与眼前交互快速切换时,姚国绚双眼有些发潮——他和他的父亲姚第海均没有在老家生活过,但这里的黄土地上延续着家族的血脉,眼前这平坦干净的水泥巷道、装修讲究的二层小楼,让他打心眼里高兴——祖父与伯父们的奋斗,就是想让家乡人,以及许许多多和家乡人一样的普通百姓,过上吃穿不愁、悠然幸福的好日子。
在运城的一天半时间里,姚国绚和姑姑姚金宇、妹妹李国丽、妻子庄静恒,一起去看了祖父念念不忘的龙门山和鲤鱼化龙的龙门,观赏了楼身没用一颗铁钉的“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特别让他激动的是,装修一新的西毋庄党群服务中心,专门在二楼两个房间开辟了姚以价、姚第鸿生平展室。万荣县政协、通化镇领导和村民代表,站了满满一屋子。面对墙壁上的先贤先烈,众人分别深深三鞠躬。姚国绚觉得,在浓浓的乡音里,在这片陌生却熟悉的黄土地上,他离祖父、伯父更近了。
回到老家,当然要去看望祖父祖母。可是,祖父祖母的坟墓已被平掉,种上了庄稼,地面上看不到任何凸起的标志。这让姚国绚心里五味杂陈。
接下来的聊城之行,让他的心头,更感到些许难以言说的失落——虽然对最后的寻找结果,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从运城未出发之前,综合各方面了解的信息,我们都感觉他接下来的聊城之行,不会有太大收获,而假期剩下不足两天,要先去聊城再回福州,路途太远,人也太累,建议他取消聊城之行。姚国绚的态度没有丝毫动摇,他对着众人笑笑,又看看身旁的妻子,说:还是要跑一趟,哪怕能找到一些资料也是好的;再说,路上我俩换着开,没事的。他淡然谦和的笑容里,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伯父牺牲87年了,作为伯父唯一的侄子,他想知道,伯父的墓地到底在哪里,说不定这次能找到一些线索呢。
2017年,反映鲁西北抗战的32集电视连续剧《铁血将军》,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八套上映。剧中的姚郁光,就是以姚第鸿为主要原型。那段时间,只要没有特殊安排,姚国绚每晚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
身高一米七八的姚国绚,腰板笔直,长胳膊长腿,有着一张和祖父、伯父非常相像的国字脸。大姑天宇在世的时候,不止一次对他说:小早呀,你长得最像你第鸿伯父,你第鸿伯父就像你这样,瘦瘦高高的,特别爱笑,像个大孩子一样。
小早是姚国绚的小名。
顿了顿,大姑又说:从侧面看,你和你伯父的面部轮廓最像。
大姑看着他,眼神有那么一丝丝飘移,那是往事,不由分说、很有些任性地拽着她的思绪,往那些遥远的岁月走。
姚国绚通过网上发布的资料见过伯父的军装照,曾对着镜子和照片中的大伯进行过一番仔细对照。他笑着问笔者和爱人:“我和伯父是很像吧?”姚第鸿的照片在我们脑海里印象太深,大脑将储存信息快速调阅分析一番,嗯,确实很像——也不奇怪,本来就是亲叔侄嘛。
姚国绚出生那年,伯父已经牺牲32年。大姑、祖母在世时,常会对姚国绚讲述伯父和家里的一些事情。自己长得特别像伯父,冥冥之中的这种巧合与安排,让姚国绚觉得自己与伯父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神秘而奇特的链接,让他产生了进一步走近与了解伯父的渴望。
5月3日中午,从运城博物馆参观出来,姚国绚走向停在路边的白色越野车,落座,从座椅斜上方拉过安全带系好,降下车窗玻璃,他冲站在路边送行的我们挥挥手。车子稳稳向前开去,渐渐汇入街头的浩荡车流。
这将是姚国绚在伯父牺牲87年后第一次走进聊城。聊城是伯父姚第鸿抗战杀敌的战场,也是他27岁的青春生命燃烧激情华章的热土。
启程赴聊城之前,姚国绚和范筑先纪念馆、聊城烈士陵园管理处,电话联系过几次。闻知他们是姚第鸿烈士的亲属,工作人员很热情,回答了他们关心的一些问题,欢迎他们随时过来,可以实地了解更多情况。
5月4日上午,风和日丽,凉风宜人。这是一个属于青春的纪念日,伯父曾是山东省团组织早期领导人,姚国绚觉得在这个日子寻找伯父姚第鸿,是对伯父最好的纪念。
姚国绚和妻子庄静恒早早来到位于东昌湖附近的范筑先纪念馆。他们的安排是,先在这里搜集一些资料,然后再去不远处的聊城烈士陵园,寻找伯父的墓地。这两处纪念场地,是他们此次北上寻找活动的主要地点。
4日中午,他们将按预定计划踏上返闽路途。庄静恒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上午,有四节课等着她,有学生们等着她。
九
微信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即时、便捷的沟通条件。5月4日上午,姚国绚、庄静恒夫妇通过微信照片、视频和文字,与远在山西、福建、新疆的家人,同步分享了他们的寻找过程。
09∶45,庄静恒发来在范筑先纪念馆拍摄的一组照片:
范筑先将军手持望远镜的半身画像;
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北方局山东联络局派遣到鲁西北参加抗战的干部名单,姚第鸿名列第一位;
中共鲁西特委高级统战小组成员名单:袁仲贤、张郁光、齐燕铭、姚第鸿、胡超伦、赵伊坪;
接着是长约1分钟的短视频,镜头从“鲁西北青年抗日挺进大队殉国烈士纪念碑”,摇到第二展室标牌及室内展板;
接着又是第三展室反映聊城保卫战的一组照片;放大的张郁光、姚第鸿头像照片,鲁西北地方抗日武装与日军对峙形势图,聊城保卫战油画作品……
10∶15,姚国绚、庄静恒又发来载有姚第鸿牺牲情形的数张展板照片,特意说明,已和工作人员要了报纸,拍了全文,回忆文章出自姚第鸿战友姜克夫之手;
10∶41,发来一组泛黄的报纸照片;
12∶15,庄静恒发来在聊城烈士纪念馆和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拍摄的一组照片:介绍姚第鸿生平事迹的展板文字、姚第鸿半身塑像,特别说明,这里写的牺牲位置与范筑先纪念馆不一样,笼统说姚第鸿于激烈巷战中牺牲;
12∶32,又发来一张老馆的姚第鸿生平文字,记载姚第鸿被敌人枪杀于万寿观广场;
13∶01,庄静恒发来一张烈士陵园园区导览图和一段说明文字:在烈士墓南区,有四十几位烈士有遗骸,所以就前两排有墓碑刻字;其他及北区全是空碑。
微信群里,一片沉默。
13∶30,我拨通了庄静恒的电话。庄静恒说,他们已经返程了,虽然没有最终找到姚第鸿墓地,但也不失望,因为对这个结果早有心理准备。庄静恒接着告诉我:聊城烈士陵园正在推动“烈士回家”活动,他们向工作人员提供了烈士遗孤姚国综的联系方式,方便后续联系。
十
西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国刚,十分理解烈士家属的心声,他说:我们要把姚以价、姚第鸿墓碑立起来,在村里完善姚以价、姚第鸿相关纪念设施,我们这样做,就是要让先贤与英烈的精神回家,让他们的精神永远在家乡扎下根!
能够面对姚第鸿的烈士墓碑,深深地鞠个躬,这是烈士家乡父老和家人的心愿;如果找不到烈士忠骨,能在姚以价将军墓旁为烈士建个衣冠冢,让英烈回归故里,与家人团圆(姚第鸿生母黄桂珍棺椁已于1951年冬从山西赵城迁回西毋庄)——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父子、母子团聚,对烈士英魂也是一种告慰吧!
王秀梅/文<br>人物类型 : 爱国将士<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