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古市遗韵庙宇魂

61 0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古市遗韵庙宇魂
           杨洪惠

   古市的风,总带着些缠绵悱恻的厚重,像老祖母絮絮叨叨的叮咛,又似情人指尖温柔的抚触。老人们说,这方后来唤作"清华村"(属永济市虞乡镇管辖)的土地,曾是座卧在山水间的"凤凰"——七座大庙如北斗七星缀于村野,数十座小庙似凤羽铺展巷陌,晨钟暮鼓里,藏着一代人缱绻难舍的精神图腾,更牵着华夏文明最古老的那根心弦。
   记忆里的古市,是踩着骡马古道悠悠蹄声就能寻到的信仰坐标,每一座庙宇都藏着一段让人眼眶发热的故事。
   村东扁鹊庙的青砖上,该还沁着药香的余温。这位"神医"并非偶然驻足,曾在古市一带设馆行医,见百姓受疫情所困,便日夜熬药诊治,将无数人从生死边缘温柔拽回。后来,秦武王太医李醯因嫉贤妒能,竟在临潼骊山脚下对他下了毒手。古市人念其恩德,将他葬在村东医馆旁,让他永远守着这片曾用温柔双手抚慰过的土地。那时的扁鹊庙,香火里满是化不开的感恩与追忆,檐角铜铃轻晃,叮叮当当仿佛在诉说那个踏遍南山采药、坐馆救民的身影。
   南面的汤王庙,烟火里则燃着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英雄史诗。这里供奉的商汤,曾在古市一带领兵伐桀,历经苦战终获胜利,为百姓终结了暴政之苦。后人为纪念这份功绩,建起汤王庙,更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五定为胜利纪念日。到了这天,村民们会带着祭品虔诚赶来,在庙前祭拜、传颂汤王的事迹,香火缭绕中,是对正义与太平的深深眷恋。
   村中的关帝庙最是热闹,孩童们围着红脸关公的塑像嬉戏追逐,老人们坐在石阶上,用颤抖的声音讲述"忠义"二字沉甸甸的分量;向西的天地庙、祖氏庙、全神庙,牌位前的香火,藏着世代古市人对天地的敬畏、对先祖的绵绵追思、对众生的脉脉温情。
   而中偏北的女娲庙,按照当地土话来讲就是娘娘庙,这座庙是古市人心中最柔软的所在——供奉的不是寻常娘娘,正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每年农历三月三,庙前的石阶上满是祭拜的村民,妇人捧着新织的布帛求女娲护佑子女平安,眼中噙着慈爱的泪光;孩童们围着塑像听"人类之母"的故事,稚嫩的脸庞写满崇敬。就连青龙峪庙凹西咀的女娲庙,也与村中娘娘庙同奉一神,同样在农历三月三这天举行祭祀,村民们用这种温暖的方式,让对始祖的敬仰化作日常的烟火。
   站在娘娘庙前向东南眺望,那座高耸的华胥峰清晰可见,此山便是为纪念伏羲与女娲的母亲华胥而命名,山巅华神祭祀大殿的遗址至今尚存,断壁残垣间,仿佛还能看见古人祭拜华夏始祖母亲时那虔诚的身影。
   村里的伏子庙,则藏着华夏文明最动人的"开蒙"密码。这座庙是为纪念开天辟地的伏羲而建——正是伏羲将阴阳五行文化落于人间,又把天象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对应到大地,才让人间脱离鸿蒙混沌。在古市人心里,伏羲不仅是人类始祖、点亮文明火种的"先师",更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真龙天子"。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伏子庙前会挤满祭拜的村民,人们用最朴素的仪式,表达对伏羲的无限感恩。
   伏羲与女娲的香火,在古市土地上缠绵交织,诉说着对华夏文脉最深沉的爱恋。
   那时的古市,不止有七座大庙的"北斗",更有数十座小庙的"凤羽"。土地庙守着街巷的烟火,观音庙承着向善的心愿,雷公庙、谷神庙、水神庙、井神庙、花神庙……每一座小庙,都是古市人对生活最温柔的告白——敬雷公是怕风雨伤了庄稼,拜谷神是盼岁岁有好收成,祭水神、井神是念着"水是活命根",就连护着花草的花神庙,也藏着对世间万物说不尽的爱怜。
   百二盘的骡马古道上,商客们路过庙宇总要驻足,烧一炷香,许一个平安愿;王官峪的山风里,似乎还能听见古战场上,士兵们向庙宇祈祷时颤抖的声音。那时的古市,是物流重镇,更是心灵的港湾,庙宇的香火,是比集市更动人的风景。
   可岁月无情,风蚀了青砖,雨打了瓦当,曾经香火鼎盛的庙宇,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的惆怅。唯有村东的东周扁鹊墓,孤零零地立着,像在守着古市最后的"乡愁";华胥峰上的华神祭祀大殿遗址,还在默默诉说着始祖的故事。村民们念着扁鹊的好,在墓西建了扁鹊广场,塑了他的立像——石像上的扁鹊,手持连翘花枝,远望南山,眼神温柔一如当年。可立像再庄严,也抵不过庙宇群消失的遗憾;广场再热闹,也少了十月初五汤王庙前的颂歌、十一月二十扁鹊庙前的哀思,少了二月二伏子庙前祭"真龙天子"时的虔诚、三月三娘娘庙前拜华夏始祖时的感动。
   如今,农文旅融合的春风吹遍乡野,古市(清华村)不该再让这份遗憾延续。庙宇虽毁,但流落在民间的传说还在,刻在骨子里的纪念日还在,连着华夏始祖的文脉还在——老人口中"扁鹊医活村童""伏羲画卦定方位""女娲补天救苍生"的故事,是庙宇文化最动人的注脚;十月初五祭汤王、十一月二十悼扁鹊、正月二十庆诞辰、二月二拜伏羲、三月三祭女娲的传统,是文化传承最温暖的脉搏;华胥峰的遗址、扁鹊墓的残碑,是历史留下的"情书"。
   我们该走村串户,把这些传说一一记下,让纸上的文字成为文明的"情诗";该循着庙宇旧迹、始祖遗址,立碑绘图,标注汤王伐桀的战场、扁鹊医馆的方位、伏羲传文化的故地,让后人能触摸到历史的心跳;更该让文化与仪式"活"起来——十月初五办汤王事迹展,讲透伐桀救民的大义;十一月二十在扁鹊广场摆"义诊体验",重温医者仁心;正月二十组织"南山采药行",让连翘药香唤醒记忆;二月二"龙抬头"时,在伏子庙旧迹旁复原祭拜仪式,诉说伏羲"真龙天子"的传奇;三月三则在娘娘庙遗址处举办纪念活动,让"人类之母"的故事如春风般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
   古市的庙宇文化,从不是冰冷的"封建迷信",而是一代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医者的感恩、对始祖的眷恋,是藏在烟火里的华夏情书,是刻在基因里的乡愁。如今,我们打捞这份文化,不是要复刻当年的庙宇,而是要留住那份对文明的深情、对根脉的眷恋,让后辈知道,自己的家乡,曾牵着华夏文明最动人的那缕情丝。
   风又轻轻拂过清华村,扁鹊像手中的连翘花枝温柔摇曳,华胥峰的轮廓在远处静静守候。愿这阵风,能唤醒更多人对古市庙宇文化的珍视——让传说被温柔传颂,让文脉被深情延续,让&quot;凤凰古镇&quot;的名字,不再只停留在老人们的回忆里,而是成为清华村最动人的&quot;文化情书&quot;,让古市的庙宇魂、始祖情,重新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如初。<br>位置 : 永济市运永线<br>
28845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