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西开张村“以渔治碱”,南美白对虾个大肥美

10 0
发表于 前天 10: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从盐碱滩上的第一网虾苗下水,到如今优质对虾成批量上市热销;从小拱棚试养、工厂化循环水养、网箱式养殖,到包括初级加工在内的冷库仓储;从村民攥着土地发愁,到“租金+工资+分红”的多元增收……

2021年以来,永济市开张镇西开张村党支部将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锚定“以渔治碱”,通过党建引领、服务下沉,不断推动水产养殖集群发展、精细化运营转型,奏响富民强村的动人乐章。

一颗红心,革盐碱地的“命”

西开张村毗邻伍姓湖,9000余亩耕地中有三分之一是盐碱地,“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因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种植而长年撂荒,干燥时还易着火,是干部群众眼里的“老大难”。

“一代又一代的西开张人都怀揣一个梦想,那就是,革盐碱地的‘命’。种过棉花、冬枣,还尝试过蟹稻混养,但都因自然条件限制未能成功。”西开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卫星说,“2020年,随着镇党委将盘活3000余亩盐碱滩地的综合利用列为招商引资的头等大事,我们也一度跟着镇领导北上太原,深度对接新能源企业,虽因自然条件限制未能成功,但却坚定了向盐碱地要效益的决心。”

2021年3月,经镇党委牵线搭桥,西开张村村“两委”邀请江苏企业尝试稻蟹种养。该企业投入近800万元平整土地、开挖池塘,却终因碱指标过高等问题,导致合作再次受挫。

“事不过三”的老话,没能挡住党支部攻坚的脚步。张卫星带着党员干部继续为盐碱地找“出路”,一篇宁夏盐碱地养出海虾的报道让他眼前一亮——海虾营养价值高、抗病性强、饲养周期短,而西开张村盐碱地的水质与报道中描述的别无二致。

方向渐明,该村党支部迅速凝聚共识。经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张卫星火速赶往江苏,与通威集团对接。很快,通威集团山西饲料经销商张海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将地下水样本带回江苏总部检测,结论令人振奋:这里的盐碱地水质与海水成分相近,极适合水产养殖。

2021年9月,在西开张村党支部的推动下,通威集团与开张镇政府达成合作,盐碱滩上占地3.3亩的3个南美白对虾试养棚落地。养殖期间,该村党支部全程协调,配合企业技术人员40余次往返西安专业机构送检,投入200万余元调控水质,最终使水配比含盐量达到“准海水”标准,为盐碱地的“新生”筑牢了根基。

2022年6月15日,虾罾里长13厘米的南美白对虾个大肥美、活蹦乱跳。首批试验虾达到出塘售卖标准,也昭示着这个千年盐碱地的涅槃重生。

一片匠心,续白对虾产业的“命”

“来了,来了!”——核载量20吨的罐车,载满百里外的盐池卤水,准时驶入西开张村的“南虾北养”产业基地。

自7月12日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演——为破解水质难题,永兴水产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基地进行盐池水与本地盐碱水精准配兑。

“每天水罐车来回跑3趟,才能满足养殖基地的水配比需求。近两年受降雨的影响,基地水体的硝态氯含量升高,一到晚上虾就容易死亡,导致产量上不去。”运城永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永兴说,“后来,还是村党支部积极多方协调,帮我们联系到运城盐池的卤水,这才解了我们燃眉之急。”

水质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对虾的存活率、生长速度和产量。在永兴水产养虾的关键时期,张卫星盯上了水质难题,边组织人员赴盐池考察拉水方案,边协调车辆、规划路线,全程跟进本地水与盐池水的混合配兑试验。最终,经过科学调配,水质稳定性显著提升,对虾死亡率大幅下降。

与企业同气连枝,使出一片匠心,为白对虾养殖产业成功“续命”。在村党支部的精心培育下,西开张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从无到有,几年来持续壮大、迭代升级:

2023年6月,永济硕成渔业有限公司投资1.38亿元,建成占地面积60余公顷、1000个高标准南美白对虾棚,年可出塘优质南美白对虾200万公斤,年产值1.2亿元;

同年11月,由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与永兴水产联合投资的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基地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这种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新型养殖大棚,每棚内建成30个标准池,单池容量40立方米,白对虾单产达到小拱棚的10倍。今年,永兴水产又进一步融资1000万余元,拟再建一座1500平方米的新车间。

近期,西开张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考察,又成功引进了一家投资800万元的网箱式养虾场。目前,虾场的网箱搭建、水质调试等前期工作正有序进行,后期将进行虾苗投放工作。按照养殖周期,预计10月份首批对虾上市。

“这家新引进的网箱式养虾场,将创新采用沿海水与黄河水精准调控水配比,确定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最佳水盐比例,为对虾提供更接近自然的生长空间。”张卫星说,“这一项目的成功引进,是继小拱棚试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之后,我们村的对虾养殖版图再添新成员,也标志着我们的对虾养殖模式更多、版图更大。”

一片公心,为集体经济“请命”

西开张村村东,一片40亩的空地上机器轰鸣、施工正酣,投资1000万余元的冷库仓储中心正加快建设。

这里,将围绕白对虾养殖产业,配套建设一系列初级加工及冷藏设施。自7月中旬开工以来,目前正赶进度、抢工期,争取3个月内建成投运。2000吨的库容,能保证远销的新鲜对虾全程低温保鲜;大型烘干车间,不光能处理养殖的对虾,周边村民种的粮食也能在这里进行烘干销售,可谓一举两得。

“等这些设施全部建成,届时,村里的虾产业就能形成‘育苗—养殖—加工—仓储—销售’的完整链条。对虾能加工成干货、熟食等,附加值就上去了,到时候村民的收入一定会更高!”张卫星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新项目是我们最新成立的村投公司招引落地的,预示着村集体经济的更大作为。”

这几年,西开张村党支部响应上级号召,带头领办了合作社,但合作社组织的天然缺陷,使其在承接各级项目资金、开展更大规模经营行为上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在镇党委的支持下,该村党支部开全省之先河,率先成立永济市新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与社会资本合作,以更灵活的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过程中,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新的强大动能。“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意向合作伙伴,将由村投公司投资700万余元,社会资本投入300万余元,新建一座工厂化养殖车间。”张卫星说。

西开张村的村集体经济,一直与白对虾养殖产业同行。早在2022年产业发展之初,西开张村就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在1000个高标准虾棚中,确认了20个虾棚经营权。除60余公顷流转土地每年的近百万元租赁收入外,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0万余元经营性收入。同时,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区位优势组织村民就近务工。全村输出务工人员100余人,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这一次,应运而生的村投公司,为村集体经济在融投资、经营发展方面提供了更大舞台、更强动能。”张卫星说,“从土地流转‘坐享其成’到产业升级‘共建共享’,我们正以村投公司为纽带,把分散的力量与产业链条拧成一股绳,让盐碱滩上的‘致富虾’真正成为带动全村奔向共同富裕的‘领航者’。”<br><br><br>
西开张村“以渔治碱”,南美白对虾个大肥美
28820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