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东风疾走,骤雨如练。
晨起,妻子细细巡视小院。矮墙难敌风雨之威,花盆倾覆六七,石榴枝干躬身低垂,门前葫芦藤连同精心支立的木架,亦已倾斜。满目狼藉间,唯见那只最大的葫芦,紧攥藤蔓,只距地面一拃。
初荣
初春日暖,墙外,一丛爬墙紫薇枝蔓悄然攀越墙头,蓄势待发。4月末,嫩芽间抽出无数寸许花柄,淡红花蕾如星星,密密缀满枝条。
初夏熏风过隙,日子在惬意中流淌。
门前葫芦藤蔓葳蕤,形态各异的葫芦,玲玲珑珑垂挂绿荫,寓意着“福禄”多多,每天引得路人驻足流连。小药葫芦俊俏可爱,是把玩佳品,孩童尤喜,常伸手抚摸。妻子见状,必柔声叮咛:“小心些,可不敢拽,到秋天成熟,大家都有份儿。”
侍弄花草是妻子心头至乐。窗台、亭角、影壁前,多肉绿植盘踞半壁;四季轮转的盆花,纵使寒冬闭户,亦不减芳菲,常令访客疑为巧手插成。唯花色年年在变,皆因她那一点“痴气”——若有人夸赞哪一盆好而索要,纵是心头所爱,亦必欣然相赠。
冬日不败的花期,原是爱花人最深的执念。
我俗务缠身,虽好绿意,却少有余暇,唯对一盆文竹青睐有加。春意方萌,那纤细枝条便悄然盘绕木梯,不消数日,竟蜿蜒三五米。叶似翠羽,层叠如云,在晨昏光影里,勾勒出灵动的风骨。我甚爱其雅致,年年如是,常以细水沐之。
客居姑苏数日,5月6日深夜方归。翌日拂晓推窗,惊见数百朵紫薇粲然盛放,一夜之间,将石砌墙壁晕染成一片温柔的淡红霞海。晨光熹微里,花影扶疏,夏意宛若在古朴板画上盈盈浮动。
向晚微风,年轻妈妈携孩子流连花墙,打卡留影,人与花同,做了小村最美风景。
妻子欣喜道:“今年的花,开得比往年都好,也最多。”
恰是这个繁花绰约的午后,喜讯翩然而至:女儿在全省事业编联考中,笔试夺魁,高居同岗榜首!
绽放
18日夜,妻子唤我与女儿,难掩兴奋。眼前景象令人屏息:十数盆沉寂多年的仙人掌——或圆如球,或形似鞭——竟不约而同,争相吐露芳华!我们将它们小心翼翼捧至客厅,排列于茶几之上,屏息凝神,看那些洁白或鹅黄的花苞在灯下徐徐舒展,盛放如昙花惊鸿,几个时辰后复又悄然敛蕊,成就这短暂而极致的一日之约。
惊喜未止。5月22日,室外阶前,那盆养育三年的“九尾狐”仙人掌,竟也首绽芳华!嫣红花朵点缀于茸茸茎条,宛如系上飘逸红缎,又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红蝶。依偎其旁的三角梅,自初展容颜,未曾凋零。
布谷啼鸣的6月,金色麦浪在阳光下欢快翻涌,门前葫芦藤已蔓生数丈,叶色浓翠欲滴。大大小小的葫芦悬垂藤下,随风轻曳,恰似一串串碧玉风铃,与麦田里驰骋的收割机,同奏夏日的畅想。
小院花草奋力吐纳生机之际,女儿亦在默默蓄力,静待她的“花期”。大考鏖战方歇,面试通知终定:6月15日。
前夜约定早眠,却是辗转反侧,心潮难平。
15日凌晨5时,女儿洗漱毕,6时即抵考场外。途中,我们故作轻松揣测分数,我宽慰道:“82分便好。”她则眼含期许:“84分吧。”
场外等候,打听陆续出来的考生分数:85、83、79……心绪随之跌宕。直至午后2时,女儿第4个步出考场,望见我,便如蝶般轻快飞奔过来,笑意盈满眉梢。
“爸爸!”她雀跃道,“本想装出考砸了逗你,可实在忍不住啦!”
83.92分,恰是我们希冀之中。我心知,大局已定。
面试分数远超第2名4.92分,总成绩稳居鳌头!刹那间,欣喜若狂,一如当年高考放榜的悸动。
案头数尺厚资料,几十本笔记,无声诉说着女儿伏案日夜的艰辛。
滋养
一个人的抽枝展叶,离不开家风的涓涓滋养,离不开学校、社会的点滴浇灌。
我承继了父亲——一位老党员的品格,言谈间自然流淌着对党、对祖国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女儿亦深受教师母亲的熏陶,心怀温良与慈悲。这方家庭沃土,涵养她的心性,导引她的前路。
大学四载,她步履不停:每周为广播台撰稿,担任青协部长组织活动,荣获奖学金;国际牡丹节上有她的汗水,街头为渐冻症募捐有她的身影,还义务为山区儿童架起云端课堂……这一串串坚实的足迹,皆是她砥砺前行的生动注脚。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便是花;也没有一朵花,到最后仍是花。花开,是生命的常态,结果,是生命的升华。
历经的磨砺,终化作向上的阶梯,让她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恰似骄阳下那株籽粒饱满、昂扬挺立的向日葵,以沉甸甸的果实,宣告着生命的拔节与丰饶。
葫芦藤上,果实累累,形态各异。唯有一颗,朝着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福禄”意象,从容不迫地生长,丰硕、俊秀,俨然天成。
此景此情,映照着人生的轨迹。我们栖身于纷繁多元的世界,亦需在无形的“规则”经纬中,寻觅并校准自己的方向。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人类社会,何尝不是一张无形的藤架?规矩并非桎梏,而是生命向上攀缘不可或缺的支撑。能找准方向的葫芦,总能承接最丰沛的阳光。
忆儿时老匠人选葫芦制酒壶,挑拣那最周正者。唯能循轨端直生长的,方堪承载岁月的醇厚。人生能经得起规矩检验的,才能沉淀出生命的厚度,感知生活的温度。
最饱满的葫芦,总要历经风雨淬炼,汲取时光精华,待秋深霜降时方得采撷。彼时,它凝着风霜,泛出青玉般温润而厚重的光泽。
这是在规矩中成长,于接纳中厚积的圆满。如同藤架既赋予生长的准绳,又预留舒展的空间——这平衡的智慧,恰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文脉精髓。
行远
7月10日,女儿顺利通过了组织严格考察,8月1日入职上岗。
自报名、笔试至面试尘埃落定,历经无数日夜,女儿涉猎了校园未及的领域,体悟到一名公职人员应有的担当:理解群众、沟通思想、剖析症结、化解矛盾、应急处突……务实之能在光阴流转间悄然生长。
如今,看着那些同样经过严格考察、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满怀赤忱,即将奔赴各自岗位,成为公共治理肌体最新鲜的血液。他们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凭扎实的专业功底,怀一颗挚诚的为民之心,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投身这项光荣的事业,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滴水聚溪,永不干涸,也只有在这个集体之中,一个人才能有所作为。
新中国历经76年奋斗,一路跌宕,激流勇进。大地万花竞相盛开,欣欣向荣,好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祖国的未来,正如这循架而生的藤蔓,依循经纬,向阳而生,向着更蓬勃、更昂扬的远方,坚韧伸展。人民的生活,亦如秋日浓荫庇护下的累累硕果,丰盈饱满,幸福绵长。<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