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的耳屎,学名耵聍,其实是耳朵的“守护者”。它能阻挡灰尘、细菌,保持耳道湿润,还能防止小虫进入。平时吃饭、说话、打哈欠时,耳屎会自己掉出来,根本不用特意去掏。可总用工具掏,耳朵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被破坏,麻烦也随之而来。
最常见的是耳朵发炎,夏天尤其多发。耳道皮肤很薄,掏耳朵时容易刮破,细菌趁机侵入。再加上汗水,耳道就成了细菌滋生的地方,让人痒得难受。有数据显示,75%以上的外耳道炎患者都有爱掏耳朵的习惯。发炎后,耳朵又痒又痛,吃饭说话都受影响,严重时还会肿胀。更严重的是,掏耳朵可能戳破鼓膜。鼓膜是耳朵里一层负责传声和保护内耳的薄膜,不少人掏耳朵时用力过大,或是用了牙签、发夹这类不合适的工具,很容易捅破它。有关数据显示,每年因掏耳朵导致鼓膜穿孔的患者,占耳科门诊的三成。鼓膜破了,轻则听力下降,重则耳朵反复感染,甚至可能耳聋。
或许你也有掏耳朵的习惯,觉得不掏就不舒服。但其实耳朵的自我清洁能力远超想象,别让这个小动作毁掉你的听力。<br><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