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蟠螭纹铜盖鼎;
时间:东周;
尺寸:通高20.5厘米、口径 21厘米、腹深11.7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被列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必然有青铜鼎的身影。在盐湖区博物馆里馆藏有诸多青铜鼎,造型规整、对称,庞大的体积和稳定的结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庄重与威严,而我们今天的主角蟠螭纹铜盖鼎也在其中静静伫立。它承载着东周时期的风云变幻,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与艺术魅力。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这件蟠螭纹铜盖鼎,它通高20.5厘米、口径21厘米、腹深11.7厘米,深腹、圜底、双附耳、三蹄足的设计,既实用又具美感。腹部的凸弦纹简单却富有层次感,弧形盖上的三环形钮,既方便使用者开启,又为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周身布满的蟠螭纹饰,线条流畅、蜿蜒曲折,螭龙相互缠绕,似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庄重的铜鼎多了神秘奇幻色彩,展现出东周时期河东工匠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追溯其历史渊源,鼎在古代意义非凡。起初用于烹煮食物,后成为重要礼器之一。传说大禹在建立夏朝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又铸九鼎象征九州。九鼎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王权的至高无上,成为夏朝的镇国之宝,也开启了鼎作为国家重器的历史。
带盖铜鼎出现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于春秋晚期及战国时期,一般两耳三足或四足。三足喻“三公”(古代中央掌管全国行政、司法、军事最高权力的三个官职),四足喻“四辅”(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这件蟠螭纹铜盖鼎诞生于东周,那时带盖铜鼎一经开始流行。其三足象征“三公”,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文化与权力架构,是社会制度在器物上的体现。秦代以后,鼎作为实物逐渐失去王权象征意义,但“鼎”字仍被用于指王位、帝业或国家政权;也被赋予“显赫”“盛大”“尊贵”等义。
值得一提的是,鼎在历史长河中还承载着诸多传奇故事。商汤迁鼎,标志着王朝更迭,九鼎成为商汤统治天下、承接天命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彰显其称霸野心,“问鼎”一词也因此有了特殊含义;泗水捞鼎,为九鼎蒙上神秘面纱,暗示秦朝统治的不稳定。这些故事赋予了鼎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蟠螭纹铜盖鼎作为鼎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见证了河东历史的变迁。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这件蟠螭纹铜盖鼎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更是河东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它将古代的艺术、政治、信仰等融合在一起,为后人了解东周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我们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杨颖琦/图文<br>分类主题 : 文明探源<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