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铁牛入水护安澜

48 0
发表于 2025-7-28 18:17: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唐书志》记载,开元时期,“于蒲津关两河岸开东西门,各造铁牛四,及前后铁柱三十六,铁山亦四,夹岸维舟,河梁用成。”唐开元十三年,蒲津关曾修建过一座用铁牛拉着的铁索浮桥。四尊铁牛就立在这片淤滩上。铁牛体型硕大,每尊45到75吨不等,加之七支铁柱、四尊铁人、两座假山和铁夯墩,足足占去唐朝年均铁产量的五分之四。工匠以黄蜡形塑牛身,将澄泥涂于蜡模外,大火烧制,使泥模烤干并熔化蜡模,而后灌入吨级铁水,待铁水凝固后打碎泥范,铁牛就此成型。铁牛深嵌入地基,通过自身巨大重量与河床摩擦力形成“重力锚”,抵抗着黄河急流对浮桥的横向冲击,彰显了古人超前的工程建造智慧。五百多年里,铁牛默默承受着黄河水的巨大拉力,却依然坚若磐石地屹立在黄河两岸。

黄河铁牛的建造智慧锻在桥梁结构中,更藏在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想象里。《易经》道:“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深谙此道,故云“水患汹汹,以土为屏”,期冀铁牛镇守住汹涌的黄河。铁牛的铸造不只在于使用价值,更关乎一场与自然对话的盛大仪式——以凝固的土德之形,驯服无常的滔滔巨浪。更加巧妙的是,铁牛旁的四尊铁人分别身着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与汉族服饰,汉族服饰又融合西式燕尾服,象征着包容万象的盛唐气度和与万国和平相处的朴素期待。七支铁柱则代表北斗七星,囊括天寰,包罗宇宙。先民以最坚硬的金属铸造着最柔软的祈愿——愿天地永安,河清海晏。(《齐鲁晚报》)

吕樱格/图文<br><br><br>
铁牛入水护安澜
28799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