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弦纹陶豆见证饮食器具演变

13 0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文物:弦纹陶豆;

出生时间:东周;

尺寸:通长15厘米、宽15厘米、口径8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豆”在古代是一种盛肉酱、调味品或黍稷之类的盛食器,也是一种专门用于祭祀和宴飨的礼器。青铜豆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豆,无疑,陶豆是中国古代食器与礼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源头,奠定了“豆”的基本造型与功能。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东周时期的弦纹陶豆,就是这一文化瑰宝发展传承的生动缩影。

随着新石器时代人们炊煮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煮熟的食物就需要放置在盛食器中,再加上为了席地而坐方便进食,原先无柄的盛食器就需要加装柄来升高,这样方便握住随时移动。豆的产生,可以说是古人饮食方式改变的必然结果。

作为古代陶制食器,陶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兴盛于商周。陶豆的造型多样,常见的有浅盘、浅钵形,搭配高圈足,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既突出了器物中的菜,又符合古人席地而坐的饮食习惯,还具有一定的美感。后来,陶豆又发展成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作为原始的一套礼器,成为随葬品中的主要器类。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这件东周时期的弦纹陶豆为泥质灰陶而作,通长15厘米、宽15厘米、口径8厘米。其为侈口,高领线条挺拔向上,为器物增添了一抹端庄的气息。椭圆形的腹部圆润饱满,虽为短柄,但坚实有力,稳稳支撑起上方器身。喇叭形圈足,既增强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又赋予其灵动之感。

尤其是它的腹部饰有数道弦纹,经过岁月的摩挲,表面呈现出一种温润的光泽。弦纹是古代陶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之一,由刻划出的单一或若干道平行线条组成,排列在陶豆的颈、肩、腹、胫等部位。这种纹饰通常是由陶轮旋转时刻划而成的。在这件东周弦纹陶豆上,弦纹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使陶豆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和韵律感。这件陶豆整体造型设计端庄、古朴、大气,兼具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向我们诉说着东周时期的制陶技艺与审美风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从最初的简单实用,到后来的精致设计,再到最终被其他器物所取代,陶豆见证了饮食器具的演变,始终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并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提供了重要借鉴。后世的一些高足盘、灯具等器具,在造型上都能看到陶豆的影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豆形灯,就是现存最早定形的油灯。

虽然弦纹陶豆早已不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器具,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东周时期的独特魅力,其所承载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仍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传承。

王捷/图文<br>分类主题 : 文物宝藏<br><br>
弦纹陶豆见证饮食器具演变
28798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