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通知书”上读“清华”_散文_徐信安

12 0
发表于 昨天 19: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2024年7月5日晚8时许,儿子说:“爸妈,娃的清华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收到了!”听到这一喜讯,我们欣喜若狂,让他立马将通知书和专递封套拍成图片发来,以一睹它的风采。

没有几分钟,6张图片发来了。于是,我与老伴在台灯下一张一张地端详着……尤其对3张通知书的图片看得更为细致入微。

从通知书的封面图片,可以看出其是长方形,为紫色,但图、字皆为白色。第一行,先是一个圆圈图案,像印章一样,上刻有“清华大学”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1911”字样。接着是毛主席题写的“清华大学”4个大字。第二行,写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8个字。看着这张图片,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典雅、喜乐。

通知书背面的图片,是一幅清华大学校园图。从这张图片上,可看见写有“清华园”“清华学堂”为标志的10余处宏大建筑,可看见写有“行胜于言”的立校“日晷”、盛开的荷花、宽阔的体育场、苍松翠柏点缀其间,湛蓝的天空下鸟儿在自由地飞翔……看着这张图片,它给我们的印象是:历史沧桑、文化厚重、美丽神圣。

通知书的第三张图片,底色为粉白色,四边设计有花边框。图片框内左上角是孙女的一寸照片和学号,右上角是和封面一样的圆形标识图和“清华大学”4字,其下面一行为红色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8个字。框内的中央,写有4行文字,内容是孙女的名字及被录取的院校学科,有二维码可阅读入学指南,还有“清华园”3字的二校门标志图。在写有“清华大学”和时间的两行字上盖有“清华大学”圆形红色印章的图案。在框内的正中央,还隐藏着一个很大的清华大学圆形标识图。

看着这张图片,它给我们的印象是:大器、庄重、简约、明了。

还有两张服务单,被拍在同一张图片上。一张为“行李标签”,另一张为“中国银行”,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热情、周到、暖心。

接着,我们还看了专递封套图片。

通知书的封套图片共有两张,一为封面,一为背面。封面和背面全为中国红,一看就让人觉得高兴。

看着这两张图片,它给我们的印象是:喜庆、自豪和希望。

《通知书》通过标志性建筑,讲述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和发展历程。

写有“清华园”3字的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原为清华正门,1933年后由于扩建,便成了二校门。它至今矗立在清华大学校园的主干道路上,站在清华路北望此门,可遥望到“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早期建筑物。

写有“清华学堂”的建筑物,始建于1909年至1911年。它是清华第一座楼房和校舍。1911年4月29日,清华园就在此开学了,故成了清华历史的开端。

“清华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并于1921年5月建成(另有说法认为建成于1920年3月),座位有900多个,是当时中国大学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它与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一起构成了清华的“四大建筑”。在清华近代校史上,大礼堂见证了多次反帝爱国运动在这里的酝酿出发和凯旋。1949年以前,清华大礼堂是支持共产党的青年学生聚会的地方。大礼堂,已成为“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它是清华人“坚定朴实、不屈不挠”卓越品格的象征,而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大学西校门”,是清华大学第二个主校门。其为1933年清华扩建住宅时修建,不远处就是圆明园。西校门高大雄伟,两头威武的石狮忠实地守护着大门,正额上方庄严地镌刻着毛主席1950年6月亲笔题写的“清华大学”校名。每逢节日,门前鲜花簇拥,门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新清华学堂”这一建筑,是清华大学为迎接百年校庆而建的。它于2011年4月落成,2012年4月启用,观众厅就有2011个座位。它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地标,不仅承载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专业演出活动的使命,而且还是校园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场所。如今,它已成了清华大学一张影响极大的文化名片。

在这里,虽然没有将校园图上所绘的主要建筑都一一地写出来,但仅就是以上的五大建筑就足以说明了清华大学的历史悠久与发展历程。

清华大学的荷塘,有大小两个,且皆有荷花。大荷塘位于近春园。小荷塘位于“水木清华”区域之内,旁边有一座“自清亭”和朱自清的塑像。荷塘不仅是校园一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的朱自清先生,就是以大荷塘为描写对象写下了《荷塘月色》这一传世美文,并成为一代代青年学生拜读的国学范文。为了纪念这一文学创作,1982年校园内还修建了“荷塘月色亭”,该亭就坐落在近春园东山上。

在小荷塘之畔和垂柳山水之中,掩映着两处古老的建筑。

一是“工字厅”,它是清华园中的主体建筑,据说始建于1707年。清华园,是康乾时期熙春园的一部分。咸丰登基后,将其赐给其弟,易名为清华园。工字厅门口匾额上的“清华园”3字,为咸丰的御笔。

“工字厅”,原名为工字殿。因前后两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从空中俯瞰而看恰似一“工”字,故叫工字厅。

“工字厅”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城里各校学生领袖受到反动当局追捕,无法集会。由于清华地处郊外,本校学生代表就请他们到工字厅来开会。6月2日,各学校代表在这里决议,第二天举行更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这场著名的“六三”运动,也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转折点。

20世纪30年代,从这里曾走出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位闻名世界的数学家——陈省身和华罗庚。

1949年后,“工字厅”为历任校长和学校主要机关的办公场所。它以前厅门楣上,悬挂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手迹匾额。其朴实的风姿,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学术大师和政要名流。

2005年,“工字厅”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二是“水木清华”。它是清华大学校园内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工字厅的北侧,主体景观是厅后的一弘荷塘。它是一幢优雅的古建筑,是清华园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笔。

在“水木清华”两旁的朱柱上,有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写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可见此处美不胜收,犹如仙境!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出自《周易》。这一校训,不仅体现了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清华大学校园图片上,除了十余座高大别样的标志性建筑物外,还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宝物——“清华日晷”。

“清华日晷”,原为圆明园的遗物,后由1920届学生毕业时集资制作并献给母校,作为对母校培养之恩的感激。作为对未来时间珍惜的象征,故又称1920届日晷,它位于清华大礼堂前大草坪的南端。

日晷原为古典计时器,现已成为清华大学标志性景点和文化遗产。

“清华日晷”由晷盘和晷座组成,晷盘用于显示时间,晷座则承载着日晷的整体。在日晷的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原文,以及建造年月日。

通知书通过“二维码”和“两张服务单”,讲述了清华大学欢迎、关心、体贴新同学的厚爱之心。

当你打开“二维码”的时候,入学须知跃然纸上,并且写得很细、很具体,实用性、操作性也很强。你所想知道的事情,它都写到了;你所要提的问题,它都答复了,简直可用“百科全书”“活字典”来形容。

详细的入学指南和附录,为新生入学提供了方便。

“两张服务单”,一张为新生行李多、个人拿不了,解了愁、分了忧;一张向新生提供了银行账户服务,为新生解决了各项金融服务的难题。

通知书虽然只有两页,但立意是新颖的,理念是超前的,形式是别样的,内涵是丰富的,设计是智慧的、高端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彰显展示了清华大学这座名校的非凡气派、风格和风范!

正是在这些清华故事、清华精神的感染、感召、鼓舞下,吸引孙女2024年8月22日自豪地走进了清华园,也吸引我和老伴及大儿子,怀着向往之心、仰慕之情于2024年10月27日走进了清华园。

在这里,我们身临其境,参观了文中的著名建筑、景点,并一一拍照和留影。

在这里,我们真切地听到了清华学子要“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奋斗声,真切地听到了清华大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铿锵脚步声!
28787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