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陈抟楹联刻石,让人看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32 0
文物:陈抟楹联刻石;时间:清代;尺寸:高160厘米、宽65厘米;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盐湖区博物馆,有一方刻石,看似普通,但承载着一段奇闻。

这方青石质的刻石,自清代留存至今,高160厘米、宽65厘米。碑面之上,楷书字迹刚健而不失飘逸,“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10个字,宛如灵动的精灵,跃然石上。其笔法豪放潇洒,每一笔都饱含力量与神韵,让人看到了一代大师挥毫泼墨时的风采。

陈抟,这位生于唐末、卒于宋初的传奇人物,字图南,号扶摇子,又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之赐号。他是中国道教思想的璀璨之星,凭深邃哲思赋予道教文化独特内涵,亦为宋代理学先师,思想滋养着后世理学发展。他融合儒释道三教学说于《易经》之中,创立了“先天易学”,被道家尊为“陈抟老祖”,《宋史・隐逸传》亦为其作专记。他精研《易经》八卦,创辟谷养生之术,更有着“睡仙”的美誉,直至118岁仙逝,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据传,佚失千年的中华文明滥觞“河图洛书”,便是由他首先得到并传承下来,“陈抟辟谷睡百天”“赵匡胤输华山”“老妇一担挑二龙”等故事的主角也正是他。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这副楹联仅10字,却语句豪迈,意境深远。读“开张天岸马”,仿若目睹一匹骏马,于天地间肆意奔腾,无拘无束,尽显奔放豪迈之姿,象征着自由不羁、超脱尘世的精神。“奇逸人中龙”,则将人比作超凡蛟龙,虽隐于尘世,却难掩其绝世逸气与才情,令人向往。

“开张”一词,源于杜甫《天育骠骑图歌》,用以形容雄伟开阔之姿;“人中龙”则出自“孔子入周问礼乐”后对老子的赞佩之语,代指人中英杰。此联,既赞扬了道家始祖老子如天际龙马般气势雄浑,尽显超凡之态,也有陈抟以老子自比,借此彰显自身才学卓绝,犹如天岸骏马、人中之龙的意思。

更为奇妙的是,这10字中暗藏“玄机”:“岸”字少一横,“逸”字少一点,“中”字上下颠倒。坊间传闻,若能参透个中奥秘,或许就能找到道家得道的关键。有人解读:“岸”字少一横,意在告诫修道之人,需从红尘中抽离,寻得内心宁静;“逸”字少一点,提醒要释放心灵自由,不受世俗拘束;“中”字上下颠倒,则暗示唯有敢于打破常规,逆转乾坤,方能修成正果。这些独特的书写方式,或许正是陈抟对道家思想的一种独特诠释,待后人去发现、去领悟。

故而,这副奇联也称“陈抟十字卷”,命运同样多舛且传奇。据传,其原作本是宋代纸绢书写的竖排楹联,却不幸被盗,此后数易其主,直至清同治七年,被摹刻于龙门石窟。因纸绢难以长久保存,有人质疑此联并非陈抟真迹,而是晚明之人集字联。但即便如此,也并未减损其魅力,康有为等名家对其极为崇拜,甚至借去临摹,这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认可,更是对楹联中精神的共鸣,足见其在书法界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

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寻得这般自由与逸群的精神?陈抟的这副楹联,让每一个观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启迪,映照出内心深处对纯粹与高远的向往。它提醒着我们,即便身处喧嚣尘世,也应在心中保留一方净土,去追寻那如天岸马般的自由,如人中龙般的奇逸。这种自由,不是放纵欲望的肆意妄为,而是精神上摆脱束缚的独立思考;这种奇逸,不是孤芳自赏的特立独行,而是平凡中彰显的超凡智慧。

这方陈抟楹联刻石,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人对理想人格的一种期许与赞美,激励后人不懈追寻精神的富足与升华。

薛丽娟/图文<br>分类主题 : 文明探源<br><br>
陈抟楹联刻石,让人看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28782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