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石磨的变迁

13 0
发表于 昨天 11: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磨,最初叫做硙,汉代开始叫做磨。相传,石磨是由鲁班发明的,《世本》等文献中记载“公输班作硙”,由此可以推出,在战国时期,石磨就被人们所使用。石磨有水力的,畜力的,还有人力的,而人力的俱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石磨也在不断演变。石磨的发展又分为早、中、晚三期。从战国到西汉为早期,这一时期的磨齿以洼坑为主流,坑的形状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多样,极不规则;东汉到三国为中期,这个时期是磨齿多样化发展时期,磨齿的形状为辐射形,分区斜线型,并有四区、六区、八区型,也有十区斜线型。

石磨,通常由两扇组成,分为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有一个空膛,叫做磨膛。同时,接触面上有凿孔,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石磨,是把瓜干、小麦、大豆、高粱等粮食加工成面粉的一种器械。

早些年在农村,石磨的普及性非常高,可以说是人们居家生活的必备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围绕石磨创造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歇后语。有趣的是这些歇后语大多与驴有关,比如:驴子拉磨——跑不出这个圈;老驴拉磨——光转圈;老驴啃石磨——嘴硬;老驴拉磨——走不远;驴拉磨,牛耕田,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道。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石磨作为粮食加工成面粉的一种器械,在农村是普遍使用的。直到出现了打面机,村民才结束了推磨、筛面出苦力的日子。从此,石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时许多农村,经常看到被遗弃的石磨,或是来做饭桌、垫井台,或是用来垒猪圈、垫马路,让人看后不免会叹息和遗憾。

临猗县大嶷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出的石磨/图/刘亚<br><br><br>
石磨的变迁
28779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