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乡村笔记] 曹张村的慢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2170 0
发表于 2025-4-11 16:18: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曹张村的慢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曹张村的慢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曹张村的慢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小院春来俏,别样茶生活。

近段时间,坐落在夏县水头镇曹张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吸引了不少茶友流连忘返。

在这里,茶友们踏青赏春,读书品茗,好不快哉。

这是怎样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呢?

关于曹张村的来历,当地有此一说。相传,曹操、张郃曾在此驻兵屯田,故名曹张村。

而今,曹张村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这个名为“自在茶舍”的农家小院。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茂林修竹……慕名走进“自在茶舍”,仿佛步入“世外桃源”,一步一景,谁不陶醉。

“客临翠竹茶烟外;人醉清香诗意中。”此处既为茶舍,凡话必以茶启。

在一般人看来,茶舍应开在繁华闹市地,方便市井之人来往走动。可,这间茶舍的主理人马水仙却不忘乡情,回村发挥余热。

时光回溯,马水仙浸淫茶道许久,曾在中心城区经营过茶楼,受到顾客的好评和赞誉。

“禅融儒释道;茶敬天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从茶中悟透了人生,数年前,她与爱人商议,重修老宅,回归乡野。

眼下,“自在茶舍”雏形渐现,他们的用心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曹张村注入了活力与动能。

曹张村村民张先生、庾先生是马水仙的乡邻。自她开始收拾老屋以来,他俩时不时就登门帮忙。

原本对茶一知半解的他们,在隔三岔五的“斗茶”中,了解了红茶、绿茶、黑茶、白茶等,知道了祁红、龙井、铁观音、普洱等。

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即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以分高下。该民俗始于唐、盛于宋,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岂是一两盏茶的功夫能说得透、讲得清。”张先生说,“我们喝茶,就冲着茶有益于身心。”

的确,单看这个“茶”字,就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其一,“人在草木间”,寓意着人在饮茶之时,就像置身大自然当中,怡然自得、心旷神怡;其二,“茶寿”,即“二十加八十八”,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愿。

饱含着诗情画意的“自在茶舍”,不仅让乡里乡亲耳目一新,更让不少城里人接踵而至。

“80后”柴国华是夏县胡张乡人,“京飘”20多年,长期从事茶具一行,与马水仙因茶结缘。

去年,柴国华结束“京飘”回到运城。得知马水仙把茶舍开到了农家,她饶有兴趣地频繁到来。

茶舍的“接力棒”就在两人一次次的品茶中,实现了完美交接。

“走了好一段疾步的路,真的需要这样的慢生活。”柴国华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顺便照顾家人,何乐而不为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中心城区到“自在茶舍”,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可这并不影响茶友接二连三的拜访。

4月7日,阳光正好,马平霞约了三五好友,驱车来到“自在茶舍”。

赏花、品茗、闲聊、拍照……在茶舍,她们放松自我,无拘无束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时刻。

她们拿起一把老茶壶,刨根问底;她们摘了些许韭菜,蒸个包子;她们又喂了狗和鸡,忘了时间……

“慢生活从一杯茶开始。”马平霞说,“想喝茶,就要等水开、就要等茶凉,在等的过程中,心渐归于平静。”

心静了,书也就能读进去了。茶酣之时,她们手不释卷。

书香茶韵不分离。

持书一卷,泡茶一盏,在悠悠茶香中,静静捧读、轻轻吟诵是多么雅致与惬意。

读书与品茶都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茶当品其味,书要得其意。多读书可以使人更智慧,常品茶可以让人更优雅。在这静谧的环境里读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两眼观天地,一壶泡古今。”有了人气的“自在茶舍”,仍在不断聚集着人气。马水仙告诉记者,接下来,她要打造庭院集市,利用茶舍这个平台,让乡里人的农特产品更好卖,让城里人找到乡愁与乡情。同时,连接起曹张村周边的文旅景点,像堆云洞、司马温公祠等,为当地的文旅市场尽份力。

景斌/图文
28646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