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运城市外事办组织在运城市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和部分外国友人来到运城学院画嫘楼展厅内观看“门上春秋——民间年画展”,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年画艺术。<br><br>
<br><br>
在此次年画专题展中,200余幅展品老技艺中有“新故事”,精心构建起完整的民间美学谱系。在观展游览线路的终点,新中国年画里丰腴孩童的画面,与开篇处的古老门神形成了鲜明而又和谐的时代呼应。<br><br>
在《连年有余》新年画前,王梓钦引导观众发现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宋代《婴戏图》中的胖娃娃穿越千年时光,手中的莲花变成了少先队员的红领巾,背景从池塘变为丰收麦田。描绘民俗生活场景的年画《春耕图》《秋收图》,以吉祥图案、文字为主题的年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br><br>
“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就没有这些年画里的笑脸。”看到现代新年画对生活富足的表现,一位化名为“二燕”的观众感慨。<br><br>
“年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美学的一种特殊范式。”张文菊说,“年画所承载的是属于传统的仪式感,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即便在现代社会,它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流行不衰。新时期的年画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传统不应只是尘封在记忆中的过往。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也与年画产生情感联结,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心跳。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代的文化自觉将为传统年画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生命力。”<b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