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马车模型
传说奚仲是黄帝六世孙,同时也是我国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木制车辆,被后人称为“车祖”“车圣”“车神”,受到历代百姓的尊重和景仰。时至今日,在我国个别地区仍保存有“车神庙”,并流传着“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俗语。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奚仲出生在夏初的一个发明世家,他的父亲番禺曾发明舟,解决了当时的货物无法在水上运输的难题。奚仲自幼受到其父的影响与熏陶,酷爱科学技术,曾帮助其父造舟。番禺造舟成功后,又准备造车,但一直未能如愿。番禺逝世后,奚仲便主动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下定决心把车造成,帮助老百姓解决陆路运输不便的困难。
为了成功造车,奚仲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但始终未能成功。有一天外出散步时,他偶然看见一位老太太正在光滑的石磨盘上用一根圆木棒碾米。在木棒的不断滚动下,没过多久米就被碾成了粉状。看见这一幕,奚仲突然有了灵感:倘若可以做出两个圆形的车轮,让它们同时向前滚动,这样一来,车的动力来源不就有了吗?
《说文解字》记载“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可见车轮之于车的重要性。为了制造车轮,奚仲先是挑选了一棵又高又粗的大树,砍下后,将其截为几个大的圆木桩,打磨成圆轮,即车轮的雏形。然后再将每个圆轮中间挖上一个大孔,在两轮的孔之间穿上一根横木。向前推动双轮时果然非常轻便省力,这极大增强了奚仲继续造车的信心。
由于造车的最终目的是方便货物运输,奚仲便在两个圆轮的正中间位置又装了一个长木,使其与连接两轮的横木成“十”字交叉,这样一来便可运输少量货物。为了提高货物装载量,奚仲在“十”字上面加装了木板,又在吉光的提议下,在木板两侧装上了围板,车已然初具雏形。
翟凌枫/文 《团结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