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姚温抗日烈士纪念碑
当凛冽地罡风掠过中条山峦,当如血残阳斜披在这片天空,当祭奠的泪水滑过平静的田野,人们不会忘记,硝烟散尽后这是一片光荣的土地。
这就是任阳乡,曾经是西北军血战永济的战场。1938年,嚣张狂妄的日本侵略者妄图西渡黄河直逼西安,孙蔚如将军临危受命,率3万陕西冷娃开赴条山前线,至此开始了蔚为壮观的铁血之战。当局部战役敌众我寡之际,火光处,那是一位旗手,秦地的好男儿,面对滔滔河水,完全无视背后的敌人,高擎撕裂的军旗,几句秦腔骤然炸响: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尔后毅然投入黄河母亲的怀抱。
苦战三年,日军倾十余万兵力,竟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整个大西北才得以确保。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无力西进,这一切都得之于中条山战役的伟大胜利。
而发生在任阳乡西姚温的这次战役,史称血战永济。
任阳同样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
清康熙十八年,清帝国为了招纳贤才,举行了博学鸿词科,任阳人吴雯被选中。吴雯的主要艺术成就就是《莲洋集》,当时文坛领袖王世祯称其为:汉魏二千年来,继曹植、李白、苏东坡三位仙才之后,又一仙才。吴雯在诗词艺术上,具有天真浅淡、清俊通脱、气韵生动、风神古雅的特点,他也被当时的诗词大家王渔洋称为:松花本是神仙食,扫入山家石廪中。《莲洋集》现在也受到研究《红楼梦》诸多学者的关注,《莲洋集》清代版本诗集目前保存在省图书馆,留给任阳的,仅有东姚温村南山脚下的一处墓葬,和一缕若隐如现的文化气息。
东姚温牌坊
其实对多数永济人来讲,任阳最熟悉的文物不是吴雯墓,而是那两座东西走向的贞节牌坊。贞节牌坊是特指为了表彰封建女性对自己的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而建立的牌坊。明清统治者在许多地方修建表彰妇烈女的贞节牌坊,鼓励寡妇殉夫或守节。这实在是一种无视人性、迎合统治阶层的扭曲产物。可以说,每一处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至少也扼杀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现存任阳的这两个贞节牌坊,就是在明朝崇祯、清朝乾隆年间,分别为蒲州故民王进之妻张氏和太学士孟挺之妻王氏所建。
沿着庙风公路和同蒲铁路一路走去,任阳乡其实也是个挺不错的地方。除了南部沿山为沙石地,其余的皆为平川,土质肥沃且可以井黄两灌,所以这里的乡民生活还是相对闲适。1952年,桃李村李敬才在全县率先办起了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了对农业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并于当年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亲切接见,并握手留影。这种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才,就是到现在,也是受尊重的对象,他们,是时代前进的主因和推动力。
适合的企业工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标志。任阳在80年代始,有了建材、农修和砂石等企业工业的雏形。发展到现今,各类社会和经济效益却远非正比,某种意义上,这不是企业,而是对城市和后来人的欠思量。选择合理的企业项目,减少资源的掠夺开发,执政任阳者需要三思了。
可喜的是,现在的任阳乡,已俨然成为城市的菜篮子之一,鲜嫩的黄瓜、番茄,令人望而生汗的辣椒,任阳的大棚蔬菜基地,芦笋产业基地和干鲜果基地,这种传统农业到产业集团化的转变,令人击节。
展望任阳的未来式,当满眼的大棚撑破我们的眼眶,当迷人的清香沉醉我们的心房,当田野到处都荡漾着富裕的笑声,我们,又怎能不歌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