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2252 0
发表于 2024-12-12 16:14: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我们永济的地理特色是什么呢?
简单讲,就是以高山、大河、雄、险渡、平川、盐池为特色的地理形貌。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高山――中条山;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大河――黄河;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险渡――蒲津渡;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平川――晋南平原;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盐池――运城盐池。

――这些地理条件,是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呢?

简单讲,这里就是最适合人类生活、居住、生产、繁衍的地理环境。
这里,可以收集野果、野生粮食;
可以打猎、捕鱼;直到后来发展了农业生产、畜牧、养鱼。
这里,可以解决饮水:引水,汲水,凿井;
这里,可以逃避洪水:上山;
这里,可以解决食盐,池盐是直接晒成结晶的;
这里,可以解决居住:山洞、土崖洞等。
所以,这里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于是,永济这里就成为人类早期认识自然进化发展的最具优势的地方。

在这里,人类认识了白天和黑夜;
认识了四季和寒暑;
认识了春种,夏管、秋收、冬藏。
认识了立春、立秋,夏至、冬至。
在别的地方,就不是这样:
你在东北,立春是什么季节呢?

你在西藏,早晨是早晨吗?傍晚是傍晚吗?中午12点,是端晌午吗?
你在南方,立冬有什么意义呢?冬至有什么意义呢?

……

 ――于是,永济这一带,就成为人类早期社会形态形成的地方即文明之源头。

在这里,人民有了最早的社会形态,就是原始部落联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的黄帝炎帝时代,就是其后的尧舜禹时代。

黄帝和尧舜禹时代,中心地域就在永济。

这是公元前30世纪,就是公元前3000年,距今5000年的年代。再往前,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等,都是史前时期,都是神化传说了。 

尧舜时期的永济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尧王台
真正有了社会结构,是尧帝时代,“尧旧都在蒲。”(唐,杜佑《通典》)。现在的尧王台就是遗址。

真正完善了社会结构,是舜,“舜都蒲坂。”(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在这里,创造了历法;
在这里,发明了文字
在这里,发明了算术;
在这里,学会了烹饪;
在这里,学会了农耕;
在这里,学会了制陶;
在这里,学会了经商;
在这里,学会了社会管理,有了不同职务的管理guan员,形成了一个原始社会的管理中心,也就是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就是现代的首都: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舜帝像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西汉,司马迁《史记》)
――在这里,最早形成了城市,形成了都市。
――在这里,最早形成了社会结构,形成了具有管理职能的社会形态。
――非常可能,最早在这里开始了税收。这和我们今天在座的人就有了关系了。
总之,以人类早期社会形态为开端的文明源头,在永济为中心的地带形成了。
 ――具体表现为,这里最早叫中国;
“《史记》:(尧)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尧之子)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西汉,司马迁:《史记》)
“天子之位不可旷年,(舜)于是遂反,而当帝位。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是为帝舜。”(东汉,刘熙)
就连中华民族为什么叫中华民族,可能是用这近处的这两座山(中条山、华山)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来冠名的。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

现在,我们还可以找到二妃墓(或坛)、舜帝村,“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薰风楼、“迎薰解愠”碑等实物或者遗址。这些都是舜都和舜帝的文化遗存。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蒲州鼓楼南“迎薰解愠”碑

当然应该指出的是,这一切,是发生在晋西南这一大片的土地上,不是我们永济一家可以专美的,但这里是最中心的地带,这是没有争议的。就像外国人说起中国,只说北京怎样怎样一样。
 
隋唐时期的永济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年的混乱,隋朝统一了全国。这一年是581年。

隋朝统治只有37年,就垮台了,兴起的是唐朝。
在隋唐兴替的过程中,永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李渊像

隋朝末期,李渊担任河东抚慰大使,在蒲州驻扎。他是隋朝的“八柱国”之一,袭爵“唐公”。他和二儿子李世民带兵解了隋炀帝的围,隋炀帝封李渊更大的官,为太原留守。
永济地理特色_各历史时期的永济
李世民像
在全国到处点燃了农民起义烽火,隋朝统治即将垮台的时候,李渊在太原起兵造反,于617年向西安进军。一路势如破竹,但到了蒲州,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蒲州城墙雄伟坚固,西门又紧靠黄河,战略物资和后续兵力支援便利。李渊在蒲州经营多年,但在蒲州面前,他打不过去。直到李渊大军从河津龙门渡河,占据西安,又经过一年时间,推翻了隋朝,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后,蒲州还继续为隋朝屹立在黄河岸边。唐朝的军队经过近一年的进攻,仍然攻打不下。弄得李渊都没有信心了,告诉李世民,河东那一块地方就不要了,谨守河西而已。

是李世民坚持了解放河东的意见,他说:太原是我们的基础,国之根本,而河东富足,是资供京城的重要后方。如果放弃,对我们损失太大了,这是绝对不能的。让我亲自带兵去攻蒲州吧。于是,李世民正式向蒲州走来。他亲自披坚执锐,带兵上阵,等到十一月黄河冻了冰,又从龙门过河,挥师定河东。蒲州这才回到了唐朝的怀抱。这时候,唐朝建国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穿过1300年的云卷云舒,我们仿佛还能够听见李世民关于蒲州的战略预言,历史的沧桑也业已证明了他的预言。蒲州是李唐王朝的战略重镇,是联系太原革命根据地的咽喉要塞,是资供首都的后勤保障与重要依托和精神倚仗,是李唐王朝从起跑到终点的战略中间站。

而且,在蒲州的争夺和战斗中,考验了李世民,也锻炼了李世民。蒲州也引起了李世民的深入思考:蒲州居两京之间,内乱时可掌控中原,为长安(京城)锁钥;外敌入侵时(主要是北方的吐厥),运兵运粮,陆路水路,蒲州都是最便捷的通道,都是最可靠的后勤保障。蒲州,实在是最重要的战略重地啊。后来的多次战争和军事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一切,都是在蒲州思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军盐是潞村盐池取之不竭的盐晶,军衣是峨嵋垣上雪白的棉花,军粮是晋南平原的小麦和八百里秦川的稻谷――横跨大河、通衢秦晋的蒲津桥以及紧挨大河之沿的军事重镇,真是天助伟业啊。李世民在历史已经十分悠久的城垣上,该是以怎样的心情一次次印下自己也将十分悠久的脚步啊。  
     
总之,永济对于唐朝,是太重要了。

而唐朝,对于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都太重要了。自秦以来,中国一共经历了九个大王朝,五十三个小王朝,从控制的疆域和统治的时间来说,包括它的国势、军力、民生、人口、经济、政治、治世、纲纪、民族、文化、外交……,唐朝都是排名最前的。

说到文化,唐朝更是登峰造极。唐朝,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王朝。

唐朝多么重要,李世民多么重要,蒲州就多么重要。

蒲州,就不会不受到格外重视。有唐一代,蒲州城和蒲东地境不断兴建的国家顶尖级别的文化景观――普救寺、鹳雀楼、蒲津渡浮桥和铁牛、栖岩寺、王官谷……就是这种高度重视的表现。
281011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