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梦熊
晋南稷山县东庄村是中国四千年前尧时期天文官羲和的故里。上古时叫“羲和庄”,后改名为:“王庄”(南王庄和北王庄)。
公元前二百年以前该村以羲氏和和氏两个汉姓族居。
公元年后,历代皇帝guan员都十分敬仰崇拜羲仲、義叔、和仲、和叔四位伟人,因他们观天制历,判定闰年、闰月,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为民授时,为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繁衍功勋卓著而被封神、封王。
之后,尤其是在隋朝时期,在他故里大规模扩建朝陵,社会上祭祀羲和神的活动达到了顶峰。“羲和庄”随之也被封为“王庄”,村庄所居姓氏也隨之演变和封为“王姓”,这就是东庄村过去都姓王的原因。
关于“东庄”其名由“东社”说法,是因当时有三县、七村、五社上庙祭祀羲和神。
三县:稷山、新绛、乡宁;
七村:三界庄,范家庄、张家庄、清水庄、韩家庄、仁义村、古廉城。
五社:
一社:包括西社、中社、东庄,
二社高渠村、三社刘家庄、四社李老庄、五社包括太杜、小杜村。
上庙上人山人海、商贾纷踏、风云际会,祭祀和社火规模相当浩大。
当时分社时,西社、中社、东庄因村小合为一社,有人提议把东庄叫做东社,但因其村是羲和王氏后裔所居,原名叫“王庄”是羲和王的故里,不能与其它村相题并论,故而改“社”为“庄”,定名为东庄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