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柴火当家的年月_散文_王志英

2160 0
发表于 2024-11-16 17:50: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柴火当家的年月_散文_王志英
在人类历史上,用柴火做饭、用柴火烧炕、用柴火取暖要算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时代。

用柴火烧饭。

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就学会了用柴火做饭。发展到近代,做饭全靠锅灶,燃料全靠柴火。

柴火,就是农家地里收获以后的各种秸杆,如小麦的,谷黍的,玉米的,棉花的等等,它们燃点低,火力弱,不耐烧,做一顿饭需要烧好多柴火!

最初的锅灶是用土胚盘成的,右边安装一个风箱,拉动风箱火就会烧旺,拉动得越狠火苗就越旺。
灶膛是用土胚做好后用泥抹的,后来改用青砖和泥做;灶台是用泥摸的,后来改用青砖和白灰做,再后来就贴上了磁砖,就是容易清洗的那种。

后来,有人发明了“抽灶”,就好多了,不再拉风箱烧火了。

这就是中国北方农村普遍使用的原始锅灶。

由于锅灶是烧柴的,所以我家就有了麦杆垛、麦茬(根)垛、玉米杆垛、棉花柴垛。麦茬垛,是麦收以后我们弟兄几个顺着麦行攀回来的。有的宅院比较小,就把柴火垛堆放到大门的
外面,这就是在建设新农村时提出的“清理巷道乱堆乱放”的原因之一。

用柴火烧炕。

什么是炕?就是晚上睡人的地方,类似木床。不过,炕是“土”做的,床是“木”做的。初解放时,土炕比较小,下面用胡基(土坯)做腿,上面放上干透的“炕泥基”(大热天用泥加麦草压
晒而成的),炕泥基上再抹上两层泥。炕沿上两头叠着两段炕台,面上是用青砖铺的,供放灯盏和物件用。炕台之间的炕沿上嵌着一块油漆刷过的长木板,是供人上下炕用的。有的家
庭还在炕台外沿砌上一层单表胡基,将土炕和房屋分开。剩余的中间挂上炕帘,炕帘下留有一个放鞋的“幺窝”,“幺窝”两旁的上方,有两个“火门”,是供冬天烧炕用的。

烧炕的燃料是麦衣,树叶和少量的棉花柴。为此,小时候我经常背着铁丝耙到地里去搂柴火和树叶,烧炕则是妈妈的事,每天晚上小炕总是烧得热乎乎的,既便于在炕上做作业,又能
睡热被窝。

那时的冬天很冷很冷!教室冷,巷道冷,院子也冷,冻得手像冰棍似的。教室冷了,老师就让学生轮流着从家里抱来棉花柴让大孩子点着取暖;地里干活的人冷了,就随便拢堆柴火
烤;站在巷道说话的人冷了,就从各家各户放在巷里的柴火垛上抽来一些玉米秆、棉花柴,哧啦两下擦着火柴,柴火就腾起烟,升起红红的焰火。火一熄灭,又冷了,只得回家找炕
去。

炕,一早起来就烧上了,妈妈一听我们喊叫“冷”,就说:“赶快上炕去!”邻居搬着纺车来纺线,妈妈就赶快招呼:“赶紧上炕,到里面去,里面暖和。”一会儿又有人来“缠穗”,妈妈又
说:“赶快脱了鞋子上炕,炕上热乎!”炕,简直成了“热乎”的代名词。

随着家庭的富裕和孩子的增多,小炕不够用了,父母便纷纷拆掉炕沿上的单表胡基,推倒两头的炕台,为了美观,又在炕沿上用白灰平铺一层“漫砖”,这种砖比普通砖宽,也薄,看起
来美观大方,俗称“大炕”。

后来,有人觉得晚上睡觉翻身困难,便试着盘起了更大更宽的炕,能横着睡,能睡七、八个人,农村人叫它“朗当炕”。因其优点颇多,不长时间便遍及农村了。

再后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栽果树的人多了,一些有心眼的瓦匠也与时俱进,将“朗当炕”改造成了用青砖做腿,用特制预制板做“炕泥基”,盘成“水泥炕”。炕内弯道多多,拐来拐
去,炕角还设有“控制门”,一天只需烧几把果树枝,就能使水泥炕24小时保持温暖如春。为此,有些果农就利用空隙时间,把春剪、夏剪、冬剪下来的果树枝垛成短疙节堆放起来以备
“冬”用。因为这种炕暖气持久,价格又便宜,所以,“水泥炕”很快就代替了“土炕”,不但炕热,就是房内也热。

用硬柴取暖。

后来,农村中栽果树、梨树、桃树的人越来越多,春剪、夏剪、冬剪下来的果树枝也就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取暖成本,农村就出现了一种就地取材、既能烧炭又能烧柴(主要是果树粗
枝)的取暖小锅炉。一般是白天烧柴,晚上烧炭,既解决了树枝过多、乱堆乱放问题,又降低了取暖成本问题,何乐而不为之?

再后来,随着煤炭、蜂窝煤和用电的普及,又有了土炉、砖炉、铁炉、风窝煤炉,煤气灶、电磁炉、天然气灶,无论烧水、做饭、炒菜、加热,火力都特别大,用时也特别短,既干
净,又方便,因此做饭就逐渐现代化了,这就结束了“柴火”时代。

取暖,也迅猛向前发展。开始是棉花柴取暖,后来是用泥基(土炉或砖炉)、钢炭(铁炉)、蜂窝煤(蜂窝煤炉)、烟煤(小锅炉带暖气片)取暖,后来又用电气、地热井、大暖取
暖;回到农村后,则用电暖器、空气能取暖,优点多多,也更舒适,更暖和,更平衡,而且昼夜温暖如春,真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近年来,国家把“环保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盐湖区才开始禁止烧煤、烧柴,一句话,禁止“家户烟囱里冒烟”,从此,柴火当家的年代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的问题是“烧柴”被禁后,地边、路边到处扔的都是果树枝,一堆一堆的,一行一行的,就像老伴说的那样:“现在可是把柴火糟踏扎啦!”实际上,这又形成了另一种环境污染,怎么
办?请大家想想办法吧!


27818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