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佛法入中国来,天下名山胜地,多为寺据。
余以监察御史出佥蜀臬,分巡川北。
嘉靖辛丑(1541)冬,余巡历按属,由巴州入通江,以南江远不可到,宿金溪寺。
寺胜国时壮丽宏伟,为通江名刹。正德间,遭蓝、鄢辈兵燹,煨烬甚矣。
是后相继修辑颇雅,其山门犹宋建,而形胜依山如椅,前绕一水为金溪,左右岩峦层叠,竹木蓊郁,真可与鹫岭、雪峰相伯仲。
但中殿未建,禅家者流欠瞻依耳。
余特为结殿三间,使壮梵宇之胜,不满半载,工告完。寺僧行学来保宁分司,俯伏请碑。
余谓:
吾儒与佛、老本不同途,其作人为善之心一也!我圣祖扫胡元之乱,与僧、道不加驱除,亦取其与人为善故尔。
世之人能谅此意,师佛、老之长,弃佛、老之短,以归于善,则佛、老于世道亦有补矣。论者讵可以异端少之哉?
【点评】这是一篇记叙重建寺院的碑记。“与人为善”是儒佛道的核心、至理。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贯穿于儒佛道的哲学体系中。杨瞻显然已有颇多领悟。纵观今日之发展及践行,用鸟窠禅师一句话即可概括“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