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运城读运城
›
"双环耳铜甗"蒸出人间烟火味_运城博物馆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双环耳铜甗"蒸出人间烟火味_运城博物馆
74
0
社区1号
Lv.9
发表于 2024-9-30 16:24: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浏览和使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袅袅炊烟,伴着阵阵香气,刚出锅的饭菜,足以温暖尘世中的你我。人世间,一食一味、一粥一饭,都盛满了热气腾腾的日子,盛满了家的味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在运城博物馆,有这样一件馆藏珍宝——汉代双环耳铜甗(yǎn),就让我们看到了汉代先民的人间烟火味。
上下两层“笼屉”,每层各有两个“圆环”,怎么看都和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蒸锅十分相似。没错,双环耳铜甗正是汉朝河东人使用过的烹饪工具。
甗,在古代就是用来蒸食物用的炊具,分为上下两部分,相当于现在的蒸锅。《正字通·瓦部》记载:“《博古图》云:甗之为器,上若甑(zèng),可以炊物;下若鬲(lì),可以饪物,盖兼二器而有之,或三足而圜,或四足而方。”
查询资料可知,甗一般上部分为甑、下部分为鬲。甑和鬲同为古代的炊具,鬲有三足,像鼎一般,人们可以在足间烧火来加温;甑的底部有许多小孔,可将其放在鬲上蒸食物。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陶甗,商代则出现了青铜甗。甗最初是合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商代时出现了三联体式。其形制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盛行于商、周时期,腹部中间较窄的部分,一般有透气孔及箅子,方便盛放实物,底部加水后就可以通过蒸汽加热食物,用起来非常便捷。
新石器时代的陶甗一般都是上部比较庞大厚重,下部相对较小;商和西周早期的甗,以连体式为主,出现两个直耳;春秋战国时期的甗,上下两部分则多为分体,直耳成为附耳。
到了西周晚期,甗的上部变宽,高度小于下部,甑鬲分体的现象增多;春秋中期以后,圆形分体的甗普遍起来,上为大口的甑,甑底有箅孔,下为鬲,可套入甑底;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甗足变矮;战国中晚期,甗已少见,鬲的功能逐渐被釜取代,釜开始与甑配套构成甗;汉代,铜甗皆为釜甑合体,釜也就是古人使用的锅,可用于煮、炖、煎、炒等。
运城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双环耳铜甗,充分体现了汉代甗的特点。它的整体由甑和釜组成,上下分开铸造,上半部分为甑(即笼屉),为敞口折沿,腹部下面收成平底,底部为辐射状的带孔圆箅,有利于蒸汽通过,一般用来放置食物;下半部分为釜,釜口较小,宽肩折腹,下收成圜底,一般用来煮水。甑腹及釜颈两侧,各设辅手衔环,器身隐约还能看到装饰的弦纹。
今天的双环耳铜甗,让我们想到了西侯度遗址那改变人类茹毛饮血生活的第一把圣火。火的出现,让人们告别原始的生活方式,慢慢走向文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渐渐发明了更多的炊具和烹饪方式,最终一步步走到今天。从器具到食物、再到礼仪,无不影响着今天的我们。专家学者更在研究中发现,甗的使用证明了我国先民最早掌握了水稻栽培技术,开启了人类饮食文明的序幕。
甗,就是两汉时期河东社会生活的鲜明代表和生动印证。透过甗,我们可以窥探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充满智慧的古人就已经掌握了蒸汽原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而如今,这份文明依旧浸润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承载着传承千年文明和情怀,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人间烟火气。
文物名片
主角:双环耳铜甗
出生时间: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尺寸:高21厘米、口径19.5厘米
藏宝地:运城博物馆
运城晚报 王捷 文图
双环耳铜甗
,
双环耳
,
铜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社区1号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64716
Ta的主页
发消息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小程序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