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新编古装蒲剧《还阳珠》观后_文评_吕琴玲

64 0
发表于 2024-9-28 10:37: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登录浏览和使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金秋时节,蒲坂大地凉风习习,月华如水。近日,由永济市蒲剧团精心排练的新编古装蒲剧《还阳珠》,在永济市蒲园进行第一次彩妆试演。舞台灯光灿灿,戏装色彩鲜丽,演员一丝不苟,剧情环环相扣,一次次点燃了观众对戏曲的热忱与基因里流淌的对蒲剧的迷恋。

(一)

新编古装蒲剧《还阳珠》,由永济市文联主席杨孟冬根据蒲州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由王建中、张志勇分别担任舞台导演和音乐设计。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这一年,蒲州大旱,百姓流离。虞乡县王官峪村刘玉英和母亲卢氏投亲路上,被吏部侍郎罗天林之子罗三调戏。卢氏与其辩理,惨遭马踏而亡,刘玉英被逼跳崖自尽。站在附近山头的卿云观条阳道长欲救,却看到龙生用“还阳珠”将刘玉英救活。由此,拉开了一位弱女子勇敢斗争邪恶的序幕。

该剧的第一场“吞珠还阳”,矛盾冲突遵循的是传统意义上“美与丑”的对立。刘玉英被恶少威逼跳下悬崖后,矛盾戛然而止,似乎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然而,这一情节对于整部戏剧来说却只是一个开端。其中蕴含的深意,当是给予人们面对无法避免又难以解决的矛盾时的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犹如蝉蜕重生,重生者必然获得精神上的觉醒和成长。这就使得复活后的刘玉英能勇敢地与恶少罗三对簿公堂,怒斥其肆无忌惮横行乡里之无耻,并在被逼婚的困境中积极寻找逃生策略,逃婚成功后,再一次奔向更高一级的衙门“蒲州大堂”寻找公平的审判。

此举,对于一个失去双亲、身陷困境的弱女子来说,着实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儿。这种勇气,正是源于一个弱女子对死亡的无惧无畏。那颗“还阳珠”不仅赋予她新的生命,更赋予她一种生命内核。一定意义上,为整个剧本定下一个敢于为了生存而不屈不挠奋争的基调。

(二)

整个剧情如同俄罗斯套娃,环环相扣,动人心弦。第二场“甥舅行奸”,捏造假婚约,使“不合理”瞬间变成“合理合法的占有”,对刘玉英身心产生了二次伤害。以黑为白、指鹿为马,悲剧形式反以喜剧形式予以表现。这种强烈的对比,更深刻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官场的腐败与黑暗。本场语言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尤其大量方言土语的运用,让人倍感亲切,人物的形态与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活灵活现。其诙谐幽默的表达极具讽刺意味,既活跃了舞台气氛,又凸显了戏曲雅俗共赏的特点。

剧中有一段独白,虞乡知县马胡的语言直白露骨,不加掩饰,非常贴近人物本质。加之演员滑稽的肢体语言,把一个腹中空空、只认钱财、靠裙带关系上马,仅凭“眼睛一闪、舌头一卷、指头一掸、腿脚一颤”就可以鱼肉百姓的贪官丑陋卑劣之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来自蒲州民间的语言表达,简短有趣,易学易传,朗朗上口,极具代入感。

第三场“逃离魔掌”、第四场“击鼓鸣冤”,出现了第二个关键人物——新任蒲州知州张济。这时候,剧情的矛盾焦点悄然发生了变化,由受害人刘玉英转换到任职不足一个月的张济身上。

李笠翁曾在《闲情偶寄》中写道:“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该剧的剧情发展到此,犹如整匹布已碎成一地,接下来如何缝合,针脚是否细密,最见功底。

从张济到任蒲州的背景可以看出,他是遭到朝廷当权者的排挤而被贬。可是,这位五品guan员心怀家国,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积极投入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事业中。他还自拿俸银、募捐资金、开设粥棚,以济苍生。尤其第五场“二堂叙话”和第六场“乔装私访”,塑造了一个为国尽心尽忠、为民夙夜劳心伤神的guan员形象。

(三)

这两场剧情,节奏舒缓,舞台上呈现出了一种沉静之美。“二堂叙话”中,舞台一派朴素庄重的浅蓝色格调。正旦张济夫人杨氏身着青色长衫,庄重娴静,秀雅柔婉,须生张济身着藏蓝色长袍,温茂知性。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同心同德,是中国传统婚姻生活的一种理想呈现,而蓝色服装在戏曲中代表的正是稳健、正直、刚毅的人物特征。

接到刘玉英案件后,张济果断行动“乔装私访”,一方面命人暗中保护受害人;一方面积极寻找证人证据,在龙王庙非常偶然地擒住了罗三派来行刺的刁狗。这一系列的作为,都为案件成功审理做好了积极准备。

不出意外的话,在第七场“生擒刁狗”和第八场“惩恶除奸”中,我们可以预测到剧本将在风平浪静中落下帷幕。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剧最后一场迎来的是暴风骤雨式的高潮。在舞台现场,我们亲眼目睹公堂之上善恶正面交锋,双方在生死存亡之际的较量与搏斗,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震撼人心。

“张济向来浑身胆,敢斗邪恶腰不弯”唱段,张济与罗三两人对抗激烈,一个嚣张跋扈、藐视践踏法律、不断侮辱挑战他人的尊严,一个针锋相对、刚直不阿、决不让步;一个为了利益而活,一个为了真理而活。在这场较量中,置身于矛盾漩涡的张济,在左思右想的闪帽翅中,在来回踱步的思量中,在猛然抬头看到“明镜高悬”牌匾的神态中,最终做了正确选择。

这一幕,我们看到刘玉英和张济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都没有因为弱小而放弃抵抗。恰恰相反的是,他们都凭着心中的道义,向死而生,为获得生存的权力进行呐喊和抗争!

(四)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小舞台,大乾坤。一声声高亢激昂的唱腔,直抵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似乎穿透了一扇厚重大门,正义的浩然之气贯满现场。掌声雷动,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亦是对正义最好的赞美,对行善的最好鼓励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有一个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龙生”,完成了无法逾越的生死鸿沟,增加了戏剧的浪漫色彩。这种跨越不胜枚举,诸如《牡丹亭》的“游园惊梦”、《窦娥冤》的“托梦”等情节。如此传奇人物的借用,从精神上实现了人们无法企及的美好愿望。“龙生”作为天灾的求助者,给人们带来的是生的希望,象征的是美好的存在。

《还阳珠》作为新编古装戏,其中的地名“中条山、龙王庙、王官峪、虞乡县、蒲州、卿云观”,皆为晋南百姓耳熟能详的山川形胜。这些名字的嵌入,为该剧增加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以古装戏的形式讲述本土故事,可以完好地保留和呈现蒲剧的一些传统技艺,如水袖功、帽翅功、梢子功、胡子功、担子功、翎子功,乃至服饰及脸谱之美等。

蒲州梆子,发源于古蒲州(即今永济市),今称蒲剧,诞生于元朝末年,成熟于明朝嘉靖年间,兴盛于清朝。其唱腔高亢激昂,音韵优美,擅长表现人物激情。近年来,永济市蒲剧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发展,先后排演了《哑女告状》《烙碗记》《对花枪》《县委书记》《涑水情》等优秀剧目。本次创作排演本土剧目《还阳珠》,有力地增添了演职人员的士气。剧本内容呈现的“永济元素”,极大地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得到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而戏曲,则是传播真善美的重要艺术形式,能够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全社会弘扬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还阳珠》的创作排演,一定意义上则有着这样的初衷和表现。

标题 : 新编古装蒲剧《还阳珠》观后_文评_吕琴玲
avatar
27207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